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五单元 从国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docx
文件大小:15.99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3.53千字
文档摘要

第五单元从国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说课稿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从国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内容主要讲述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立,以及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化。本单元紧承之前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国共两党从合作到对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同时结合时代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情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通过分析国共合作与对立的历史过程,学生将学会运用历史资料进行实证研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学生将建立正确的时空观念,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将增强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以及国共对立的原因和影响。具体包括:

-国共合作的背景:如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国共两党的政治目标等。

-国共合作的过程:如北伐战争的经过、国共两党的军事合作等。

-国共对立的原因:如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等时期的矛盾激化。

-国共对立的影响:如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对抗日战争的影响等。

例如,在讲解国共合作的背景时,重点强调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因素。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国共合作与对立的历史意义和复杂性。具体包括:

-国共合作的复杂性:如国共两党在合作过程中的政治斗争、军事合作与分歧等。

-国共对立的历史意义:如何正确评价国共对立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国共对立的深层原因:如阶级矛盾、意识形态分歧等。

例如,在分析国共合作的复杂性时,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国共两党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合作与分歧,如何平衡两党的利益和目标,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了合作的进程和结果。在分析国共对立的历史意义时,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国共对立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理解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教学资源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材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历史纪录片片段

-网络历史资料库

-教学PPT

-历史地图

-时间线工具

-历史人物图片

-课堂讨论引导卡

-学生作业纸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国共合作的纪录片片段,引发学生对国共关系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国共合作有什么了解?它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五单元,从国合作到国共对立,了解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讲授新课(20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国共合作的背景,包括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国共两党的政治目标等。

-讲解国共合作的过程,包括北伐战争的经过、国共两党的军事合作等,结合历史地图和人物图片进行讲解。

-分析国共对立的原因,如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等时期的矛盾激化,引导学生理解阶级矛盾和意识形态分歧的影响。

-讲解国共对立的影响,包括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对抗日战争的影响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根据所学内容,讨论国共合作与对立的三个关键问题,并准备简短汇报。

-问题1:国共合作为什么最终失败?

-问题2:国共对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问题3: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你如何看待两党的关系变化?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提问与师生互动(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国共合作与对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国共合作与对立对今天的政治有什么启示?

5.结束语(2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共合作与对立的历史意义。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并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6.作业布置(2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国共合作与对立的短文,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析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注重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1.拓展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中国近代史》中关于国共合作与对立的章节,以获得更深入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细节。

2.历史文献:《毛泽东选集》、《周恩来选集》等相关文献,帮助学生理解当事人的思想和策略。

3.影视资源:推荐观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