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第十课维护消费者权利说课稿人民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课“维护消费者权利”旨在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和法律法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维权意识,培养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了解维护权益的方法途径,学会在消费过程中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中的重要作用。
2.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消费、公平交易的原则。
3.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消费行为进行理性分析,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消费者权利的种类和内容;2.消费者维权的方法和途径。
难点:1.消费者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身权益;2.如何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使其在面对消费问题时能够正确应对。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消费者权利的具体内容和维权途径,强化重点知识;
2.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模拟消费者维权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维权方法,突破难点;
3.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消费案例,培养其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维权意识,突破难点。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以便查阅相关法律条文和案例。
2.辅助材料:准备与消费者权益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
3.实验器材:无实验器材需求。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准备白板或投影仪,以便展示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你们在日常购物中遇到过哪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消费者权利的种类,包括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案例,如食品中毒、虚假广告等,展示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识别和应对消费陷阱,以及如何有效维权。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模拟购物场景,练习如何识别和应对消费风险。
-教师指导:在学生模拟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正确掌握维权方法。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强调维权意识,鼓励学生在面对消费问题时,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学生作业:收集身边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6.拓展活动(约10分钟):
-组织学生参观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如消费者协会,了解维权途径和流程。
-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认识。
7.课后反思(约5分钟):
-教师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总结学习心得,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知识点梳理
一、消费者权利概述
1.消费者权利的定义: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所享有的合法权益。
2.消费者权利的种类: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监督权。
二、消费者权利的具体内容
1.人身、财产安全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害。
2.知情权:消费者有权知悉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包括商品的质量、性能、用途、价格等。
3.选择权: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不受不正当竞争和强制交易的影响。
4.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享有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环境。
5.求偿权: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
6.结社权:消费者有权依法成立消费者协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7.获得知识权:消费者有权获取与商品或服务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8.监督权:消费者有权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举报。
三、消费者维权途径
1.与经营者协商: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