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说课稿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说课稿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
(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北魏政治:介绍北魏政权的建立、发展及其政治制度。
2.北魏孝文帝改革:阐述孝文帝的改革内容、意义及其对北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北方民族大交融:分析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表现、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理解北魏政治和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过程。
2.增强学生史料实证意识,通过分析史料,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性和影响。
3.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感受民族交融的历史意义,激发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重点在于理解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其对北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解决方法:通过历史文献、图片等史料,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改革措施,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改革的意义。
难点:
1.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原因和表现:难点在于理解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和多种因素的作用。
解决方法:采用案例教学,结合历史地图,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民族交融的空间分布和民族互动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民族融合的深层原因。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北魏政治和民族融合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3.教学工具:准备地图、时间轴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时空关系。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空间,同时确保实验操作台等设施的安全与整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2.提出问题: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现象?
3.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北魏政治(5分钟)
-介绍北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过程,重点讲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使用多媒体展示北魏政治制度的演变,帮助学生理解其特点。
2.北魏孝文帝改革(10分钟)
-讲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重点分析改革对北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通过案例教学,展示改革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3.北方民族大交融(5分钟)
-分析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原因和表现,重点讲解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动和融合。
-使用地图和图表展示民族交融的空间分布和民族互动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对北魏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回答:学生分组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改革成功的内在规律。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提问: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有哪些启示?
2.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北魏政治和民族融合的历史意义。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资料:收集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文献、学者评论和研究论文,以便学生深入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学术观点。
-北魏时期的民族融合案例:搜集北魏时期不同民族融合的具体案例,如文化交流、婚姻联姻等,通过具体事例展示民族融合的过程。
-北魏时期的艺术和建筑:介绍北魏时期的艺术作品和建筑风格,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通过艺术和建筑欣赏,感受北魏文化的独特魅力。
-北魏时期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