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配套说课稿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红星照耀中国》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名著导读,属于纪实文学作品。教材通过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展现了革命先烈们英勇奋斗、坚定信念的精神风貌。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审美鉴赏与创造、语言建构与运用等核心素养。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学生能够理解革命精神的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分析纪实作品的语言特点,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和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红星照耀中国》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如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的形象塑造,以及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②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包括对细节的捕捉、对人物心理的揣摩以及对历史背景的把握;
③学习如何通过作品中的具体事例来分析人物性格和革命精神。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革命历史背景下的时代精神,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②分析纪实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倾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③培养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红军战士或革命领袖,体验革命历程中的艰辛与伟大,增强情感共鸣。
3.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征路线图和历史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
4.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作品中的重点章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红军长征的歌曲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精神。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长征吗?红军长征有什么重要意义?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展现了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拼搏精神。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和作品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价值。
2.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毛泽东、周恩来等,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和革命精神。
3.讲解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包括捕捉细节、揣摩人物心理和把握历史背景。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小组,讨论作品中的重点章节,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小组代表汇报,教师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在红军长征过程中,有哪些艰难险阻?你是如何理解革命先烈们战胜困难的精神?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红军长征的成功离不开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拼搏精神。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红军长征的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拼搏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让学生观看《长征》纪录片片段,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2.学生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相关章节,撰写读书笔记,分享自己的感悟。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环节和用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知识点梳理
《红星照耀中国》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名著导读,以下是本章节的知识点梳理:
一、作品背景
1.了解作者埃德加·斯诺及其写作目的。
2.掌握《红星照耀中国》的成书过程和出版情况。
二、人物形象
1.毛泽东:分析其领导才能、战略眼光和人格魅力。
2.周恩来:探讨其政治智慧、外交才能和为人处事之道。
3.红军战士:理解其英勇无畏、坚定信念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革命历程
1.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和意义。
2.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3.红军长征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四、纪实作品的特点
1.纪实作品的定义和特点。
2.纪实作品中的事实性、客观性和真实性。
3.纪实作品中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五、阅读方法
1.如何捕捉纪实作品中的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