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7.1 家的意味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x
文件大小:16.22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2.69千字
文档摘要

(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说课稿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课以“家的意味”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家庭生活,感受家庭的温暖,理解家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设计思路包括:导入新课、探究家庭意义、分享家庭故事、总结提升四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家庭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关爱家人的情感,增强家庭责任感;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矛盾,学会在家庭中和谐相处;培养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处于初步形成阶段,他们开始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但对其意义的理解尚浅。在知识层面,学生对家庭的定义、家庭成员关系等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思考和系统认识。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但在深入探讨家庭意义时,可能存在思维局限和表达不足。

在素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关系存在误解,如缺乏对家庭成员的尊重、不理解家庭成员的辛苦等。此外,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可能存在与家庭成员沟通不畅、不关心家庭事务等问题。这些情况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以下影响:

1.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度可能不高,因为他们可能缺乏对家庭意义的深刻体验。

2.学生在参与课堂讨论时,可能因为自身经历有限而难以深入探讨家庭问题。

3.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能受到影响,如果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可能会在家庭生活中出现矛盾和冲突。

因此,本节课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以便跟随课本内容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家庭相关的图片、图表、家庭纪录片等,以增强学生对家庭意义的直观感受。

3.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件,包括家庭关系图、家庭生活片段等视频资料。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小黑板或白板供学生记录和展示讨论成果。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生活片段,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趣事,激发学生对家庭话题的兴趣。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家庭有哪些成员?家庭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回顾家庭的基本构成和重要性。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介绍家庭的定义、家庭成员的角色和关系,以及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案例,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支持等,帮助学生理解家庭的意义。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故事,探讨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家庭关系图,展示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相互支持。

-教师指导: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家庭关系图,解答学生在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教师总结:强调家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家人。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家的意味”的短文,分享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感悟。

-作业要求:字数不限,要求真情实感,表达出对家庭的热爱和尊重。

6.课堂延伸(约10分钟)

-家庭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一起做饭、散步等,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家庭作业反馈: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活动体验,促进课堂知识的实际应用。

7.课堂评价(约5分钟)

-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教师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家庭的定义、家庭成员的角色和关系。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如情感支持、价值观传承等。

-学生能够区分家庭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家庭是个人成长的重要环境。

2.能力提升: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提升了沟通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绘制家庭关系图,锻炼了逻辑思维和视觉呈现能力。

-学生在分享家庭故事的过程中,提高了情感共鸣和同理心。

3.情感态度:

-学生对家庭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情感投入,增强了家庭责任感。

-学生学会了尊重和理解家人,愿意为家庭付出努力。

-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更加关注家庭成员的感受,学会了关爱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