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说课稿(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课“对外开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重要成就,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设计思路如下:以历史事件为主线,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刻理解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理解对外开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分析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
3.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学会从历史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热情。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及重要阶段。例如,讲解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四个重要阶段,包括沿海开放、内陆开放、沿边开放和扩大开放。
-重点二:对外开放的主要政策及其影响。如讲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政策,分析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及其原因。例如,引导学生分析当时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问题,理解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难点二: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影响。如讲解对外开放如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难点三:对外开放中的国际合作与竞争。例如,分析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如何应对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对外开放相关的历史图片、改革开放政策的图表、对外开放成就的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教学辅助:设计互动卡片,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改革开放的原因和目的。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改革开放对我国有什么重要意义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2.讲授新知(20分钟)
-第一环节:对外开放的历程
-通过PPT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四个重要阶段,引导学生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历程。
-讲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政策,分析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环节:对外开放的政策与成就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政策,如“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通过实例展示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功举办奥运会等。
-第三环节:对外开放的影响
-讲解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对外开放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2.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
3.如何应对国际竞争,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对外开放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提醒学生关注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5.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收集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展示和分享。
知识点梳理
一、对外开放的背景
1.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面临内忧外患,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亟待改革。
2.国际环境: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二、对外开放的历程
1.初步阶段(1978-1984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2.发展阶段(1985-1991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扩大外资引进。
3.深化阶段(1992-至今):提出“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对外开放的政策
1.经济特区政策: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2.沿海开放城市政策: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发展。
3.沿海经济开放区政策:进一步开放,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4.“引进来”战略:引进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5.“走出去”战略:鼓励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拓展国际市场。
四、对外开放的成就
1.经济快速发展:我国GDP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10.6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