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15远航西洋与巩固海防说课稿华东师大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15远航西洋与巩固海防说课稿华东师大版
本章节内容紧密围绕明朝时期的海上发展,涵盖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以及明朝海防的加强。教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海上力量的强大和海防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文化理解和社会责任。通过学习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学生将提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海洋文明的认同感。同时,通过探讨明朝海防的巩固,学生将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培养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时间、影响;2.明朝海防的加强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1.理解郑和下西洋对世界航海史的影响;2.分析明朝海防政策在历史背景下的合理性。
解决办法:1.通过地图展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和时间;2.结合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海防政策与国家安全的关联;3.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明朝海防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2.设计“郑和下西洋航线模拟”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航海者的视角,增强对历史事件的感受。
3.利用多媒体展示郑和宝船模型和明朝海防设施图片,直观呈现历史场景。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分析明朝海防政策的效果,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宝船模型,激发学生对航海历史的兴趣。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郑和是谁?他为什么要下西洋?下西洋对当时的中国和世界有什么影响?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入本节课主题——郑和下西洋与巩固海防。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与目的(3分钟):介绍明朝的海洋政策、郑和的出身背景以及下西洋的目的。
2.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与成就(5分钟):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图,讲解其七次航行的路线、时间、地点及主要成就。
3.明朝海防的加强措施与历史意义(7分钟):分析明朝海防的加强措施,如修建沿海防御工事、设立卫所等,探讨其对维护国家安全的贡献。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一:填写郑和下西洋航线图,加深对航线路线的记忆(3分钟)。
2.练习二: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其对后世的影响(7分钟)。
四、课堂提问与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问题一:郑和下西洋时,我国与海外诸国的交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钟)
2.问题二:明朝海防的加强措施有哪些?它们对维护国家安全有什么作用?(3分钟)
3.问题三: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郑和下西洋和明朝海防政策的看法。(4分钟)
五、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海洋文明,如古希腊、古罗马的海洋探险故事。
2.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海洋文明?
六、课堂小结(3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郑和下西洋与明朝海防政策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其他航线,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通过以上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培养历史思维、文化理解和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模型和航海图:通过展示宝船模型和航海图,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郑和宝船的规模和下西洋的路线。
-明朝海防设施图片:展示明朝时期的海防工事、炮台、烽火台等,帮助学生理解明朝海防的布局和特点。
-郑和下西洋的文献资料:如《郑和航海图》、《天妃灵应记》等,这些文献可以提供更深入的历史背景和航海细节。
-海洋文明发展史资料:介绍古代文明如古希腊、古罗马的海洋探险,以及近代以来的海洋贸易和殖民扩张。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阅郑和下西洋的详细资料,撰写一篇关于郑和航海的历史小论文。
-组织学生观看与海洋探险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郑和下西洋》、《海洋天堂》等,以增强对海洋历史的感性认识。
-设计一个“海洋文明之旅”的旅行计划,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规划一条从中国出发,经过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最终返回的旅行路线。
-举办一个“海洋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检验自己对海洋历史和海洋文明的理解和记忆。
-鼓励学生参与海洋保护活动,如海滩清洁、海洋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