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新教材)
第1课时人须有自尊第三课人贵自尊
思考: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体现了陶渊明什么样的品质?导入新课陶渊明,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就要求县令陶渊明穿官服、束大带去见他。陶渊明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因此拒绝了这一要求,并愤然辞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点拨:自尊。
思考:以下行为是自尊的表现吗?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能够理解自尊的含义。2.知道自尊的人有哪些表现。重点:自尊的人的表现。难点:自尊的人的表现。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1.自尊的含义是什么?2.自尊的人如何认可自己?3.为什么说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4.自尊的人是如何做到不爱慕虚荣的?5.自尊的人有哪些表现?自主学习
思考: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结合经历谈谈你的感受。点拨:(1)结合个人实际和感受作答。(略)教学目标生活观察我平时非常注意衣著是否整洁,不然我会感到不自在。课堂上,老师说我的回答有新意,同学们为我鼓掌,我感到骄傲。公交车上我给老人让座,周围人赞许的日光让我觉得自己很棒。(2)步入青春,我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考虑自己行为的影响,希望赢得他人的认可,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
自尊的含义是什么?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包括自我尊重和赢得他人的尊重。知识归纳
我关心他人,愿意帮助他人,有很多好朋友。我热爱运动,身体很健康。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下列内容,写三句关于自己的话,表达对自己的肯定和喜爱探究与分享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与分享进入青春期的小光,经常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成长的快乐和烦恼,让我们走进他的日记。日记一我热心帮助同学,主动关心班集体建设,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但学习方面有些粗心大意,作业书写不够认真,最近学习成绩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思考:根据小光的日记分析,小光是一个自尊的人吗?请说明理由。点拨:是。小光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积极地表现自己,获得他人的良好评价。日记二我代表我们班级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书法比赛,获得了一等奖,我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我以后会更加用心于这项特长,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群里表扬了我,爸爸妈妈也为我高兴。
自尊的人如何认可自己?(1)自尊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能肯定自己的价值。知识归纳(2)自尊的人能够积极地表现自己,获得他人的良好评价,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
晚上,一位母亲斥责上中学的大女儿学习不认真。这时,大女儿看到睡在沙发上的妹妹,便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盖在妹妹身上。这一刻母亲动容了:大女儿也许学习上不会出人头地,但她热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大女儿最亮眼的成绩啊!这位母亲随即表扬了大女儿,大女儿感到非常欣慰和快乐,心里想:一定做一个好人。阅读与感悟思考:这位母亲的表扬让女儿感到快乐,这说明自尊有怎样的意义?点拨: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便会感到快乐。
周一轮到小明打扫卫生,结果他忘记整理讲台桌,教室卫生被扣分,班级因此丢了卫生流动红旗。面对这一结果,他很内疚。第二天放学后,他主动留下来参与值日,打扫卫生更认真了。探究与分享思考:你如何看待小明的行为?点拨:小明是自尊的表现。小明能够知廉耻、明是非,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做到行己有耻,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行。
相关链接“行己有耻”出自《论语》,是指对自己不善的动机和行为有羞耻心,能以羞耻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凡自己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行己有耻”的含义及重要性南宋思想家朱熹认为:“知耻是由内心以生,闻过是得之于外。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故耻为重。”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都是优秀的品质。
乐羊在路上捡到金子,回家交给妻子。乐羊的妻子却说,捡拾别人丢的东西,谋求私利,玷污了自己的品德!乐羊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丢弃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摘自《后汉书.烈女传》探究与分享思考:请运用“行己有耻”的观点评析乐羊的行为。点拨: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乐羊是有羞耻心的人,经过妻子的劝说,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在明白了是非对错后,他能够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