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全课教学课件.pptx
文件大小:74.11 MB
总页数:52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1.02万字
文档摘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新教材)

教学课件

精品课件·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3.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新课导入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上中

央广播电视总台虎年春晚,舞动春

晚、惊艳亮相。兼具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底蕴和时代审美追求的融合创

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活观察

学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

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我很喜欢“君子和而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

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

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

和谐共处。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

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

名曲《高山流水》,从曲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

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不改其乐”的精神。

遇知音的千古美谈。

u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

①“君子和而不同”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这启发我人与人之间要尊重差异,彼此包容,和谐相处。

②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古代神话传说体现了文以载道、以

文化人的教化思想。这启发我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

做人做事的道理,有利于我们塑造理想人格。

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

美学追求。这启发我要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文艺作品融为一体,

塑造自己的审美气质。

④《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体现了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

念。这启发我要不为物役,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

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

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

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相关链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周易》讲道:“观乎天

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认为,观察

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可以知晓四季转换的规律;观察

人间万象,可以知晓人和社会的道理,通过礼乐教化促成人

类的文明。

告诉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应该继

续弘扬这种精神,加强人文教育,加深对中华人文精神的理解。

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君甘臣酸

齐景公问晏子如何理解“君子和而不同”,晏子答:

“君主如果是甜的,那么,大臣就应该是酸的;君主如果

是淡的,那么大臣就应该是咸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高

能的领导集团结构。如果君主甜,大臣也甜,那就满朝文

武一个味,这个领导集团就没有生气,这个国家就没有创

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①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

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

含义

②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

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

意义

供重要启示

“求同存异”的“同”与“和而不同”的“同”

1.“求同存异”的“同”指的是大同,即大的、主要的方

面。所谓“求大同存小异”,是指寻求共同之处,保留

不同意见,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

2.“和而不同”的“同”指的是苟同、盲目附和。“和而

不同”体现在允许细节的不同,容忍差异的存在,侧重

于整体和谐。

探究与分享

“岁寒三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