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扬州慢》课件35张.pptx
文件大小:17.24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4.57千字
文档摘要

部编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课堂导入

但800多年前,年仅22岁的姜夔经过扬州时却有着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扬州慢》。

《资治通鉴》载:“扬州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唐宋时代即可与“天府之国”的益州相比,扬州也牵动了帝王的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清代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扬州达到鼎盛。

《旧唐书·地理志》:“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

?

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繁华。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15年后,词人来到这里,目睹了扬州之景,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

背景介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广陵——

?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斜阳下的

五亭桥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

解读小序

(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自由读一读词前小序,看看小序交待了哪些内容?

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荞麦弥望。四顾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作者感受

予怀怆然

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

他人评价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主题: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感情基调

低沉

悲凉

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后周王室一个大夫路过曾经的都城镐hào京,看到昔日繁华的都城已夷为平地,遗址上已经长满了附近农民栽种的庄稼,不禁伤心落泪,吟唱出《黍离》。黍离之悲:表示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用以指亡国之痛。

毛诗序称:“《黍离》,闵(“悯”)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未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什么黍离之悲?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黍离之悲

王风:王都之风,即东周王城洛邑一带的乐调。

黍(shǔ):黍子,农作物,形似小米,去皮后叫黄米,煮熟后有黏性。

离离:行列貌。一说低垂貌。

行迈:行走。靡(mǐ)靡:行步迟缓貌。

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噎(yē):堵塞,气逆不顺。此处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忧深气逆难以呼吸。

看那黍子排列成行,高粱苗儿茁壮生长。走上旧地步履迟缓,想起往昔黯然神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的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远走?

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残破的悲思

以抒情为主,抒发“黍离之悲”。

这首词上下两片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主要写景,描绘扬州受战争洗劫后的凄凉景象。

研读诗歌,体会情感

任务二

1.在赴扬州的路上,词人印象中的扬州是一幅怎样的图景?(词中原句)

2.词人进入扬州城,从哪些角度描绘了图景?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

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荞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

——清角吹寒

视觉、听觉、触觉相结合

虚实结合

用典

3.哪个词语可以用来概括今日扬州城的状态?词人通过哪些意象来具体描绘今日之扬州城?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今日扬州

劫后空城

上阙:荠麦青青废池乔木

黄昏清角吹寒

下阙:二十四桥波心荡

无声冷月桥边红药

荒凉破败

凄清冷落

4.劫后的扬州让作者悲从中来,昔日的扬州城是怎么样的呢?请找出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来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昔日扬州

淮左名都

上阙: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下阙:杜郎俊赏

繁华热闹

虚实结合,今昔对比,用典

5.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眼前的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概括

表现手法

具体描绘(意象)

意境

空城

名都

实写

虚写

对比

虚实结合

用典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黄昏清角吹寒

二十四桥波心荡无声冷月桥边红药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杜郎俊赏

荒凉破败

凄清冷落

繁华热闹

“胡马窥江去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