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主要包括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内容。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氧气”知识有关,通过复习氧气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同时,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火灾案例,让学生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究燃烧条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掌握基本的灭火方法,培养安全防范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通过分析燃烧与灭火现象,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的温度,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三个条件。
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包括隔离法、窒息法和冷却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火灾预防和处理。
2.教学难点
①燃烧条件的内在联系:如何使学生理解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燃烧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②灭火方法的实际应用:在具体情境中,如何根据火灾的不同类型和火势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材。
③火灾预防与自救意识的培养: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实验室设备(酒精灯、火柴、蜡烛、燃烧匙、集气瓶、烧杯、温度计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或黑板)。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学习资料和在线作业。
信息化资源:燃烧与灭火相关的动画、视频资料、图片库,用于辅助教学和演示。
教学手段:实验演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火灾新闻视频,引起学生对火灾的关注和思考。
2.提出问题:视频中火灾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火灾?如果遇到火灾,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主题——燃烧和灭火。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燃烧的条件:
-讲解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不同可燃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燃烧情况,让学生直观理解燃烧条件。
-用时:5分钟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介绍灭火的三个基本原理:隔离法、窒息法和冷却法。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灭火过程。
-用时:10分钟
3.火灾预防与自救:
-讲解火灾预防措施,如安全用电、防火巡查等。
-介绍火灾自救方法,如逃生路线选择、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灭火器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用时:10分钟
2.案例分析:
-分发火灾案例分析材料,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火灾原因和应对措施。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用时:5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问题1:什么是燃烧的条件?请举例说明。
-问题2:灭火的原理有哪些?请列举。
-问题3:遇到火灾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
-用时:5分钟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角色扮演:教师和学生扮演火灾发生时的不同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2.学生分享感受和应对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用时:5分钟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2.拓展思考: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火灾,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用时:5分钟
**七、作业布置(3分钟**)
1.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相关习题,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做好防火措施。
-用时:3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火灾历史资料:介绍历史上著名火灾事件,如芝加哥大火、东京湾油轮火灾等,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性和预防的重要性。
-燃烧实验视频:收集不同燃烧现象的实验视频,如不同物质燃烧的火焰颜色、燃烧速度等,通过视频展示燃烧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灭火器使用指南:提供不同类型灭火器的使用说明,包括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