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9.3溶液的浓度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9.3溶液的浓度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溶液浓度的变化规律。
2.提升学生的化学符号和方程式表达能力,准确计算和表示溶液浓度。
3.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理解浓度在化学实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溶液浓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
-细节:学生需掌握如何根据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和溶液总体质量来计算溶液的浓度,以及如何进行质量分数和摩尔浓度的单位转换。
-举例:通过实际例题,如计算10克水中溶解了5克食盐的溶液浓度,以及将20%的硫酸溶液稀释到30%的硫酸溶液,强调计算步骤和公式的应用。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溶液浓度计算中的误差分析和实验操作技巧。
-细节:学生难以理解如何减小实验误差,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如何准确量取溶质和溶剂。
-举例:在实验中,学生可能遇到由于温度变化导致溶剂体积变化的问题,需要解释如何通过恒温条件来减少这种误差。此外,如何准确量取5毫升的水和5克的食盐,以及如何避免在溶解过程中溶质未完全溶解等问题,都是教学难点。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秤、量筒、滴定管、烧杯、玻璃棒、试管、酒精灯、实验记录表
-课程平台:多媒体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溶液浓度计算公式电子文档、实验视频、在线实验指导
-教学手段:实物演示、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如盐水、糖水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溶液的特点。
-提问:如何量化这些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比例?
-引入溶液浓度的概念,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理解溶液浓度的意义,掌握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2.讲授新知(20分钟)
-溶液浓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讲解溶液浓度的定义,以及质量分数和摩尔浓度的区别和联系。
-计算公式讲解:展示溶液浓度计算的基本公式,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这些公式。
-单位换算:讲解质量分数和摩尔浓度的单位换算方法,并演示实际操作。
-实验演示:通过演示实验,如稀释浓硫酸,让学生观察溶液浓度的变化,加深理解。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通过实验测量溶液浓度,并分享实验结果。
3.巩固练习(10分钟)
-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包括计算不同溶液的浓度、单位换算等。
-教师巡视: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学生理解。
-答疑环节:对练习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如如何处理实验误差、如何选择合适的溶剂等。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溶液浓度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的重要性。
-学生回顾:请学生复述溶液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加深记忆。
-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如制作家用溶液等。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几道计算溶液浓度的题目,以及一道设计实验测量特定溶液浓度的题目。
-强调作业要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并在下次课前提交。
-预告下节课内容:简要介绍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化学中的浓度计算》科普文章:介绍溶液浓度在化学工业、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以及浓度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化学——溶液浓度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小册子:通过实例讲解溶液浓度在食品制作中的具体应用,如调味品、饮料等。
-《溶液浓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学术论文摘要:简要介绍溶液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探究不同溶剂对溶质溶解度的影响: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溶剂(如水、酒精、汽油等)对同一种溶质(如食盐、糖等)的溶解度。
-研究溶液浓度对生物细胞渗透压的影响:通过模拟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生物细胞的影响,探讨渗透压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查阅资料了解溶液浓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学生可以调查并报告溶液浓度在水质监测、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设计实验测定家中常用溶液的浓度:学生利用家中现有的材料,如食盐、糖、醋等,自行设计实验方法,测定这些溶液的浓度。
-分析不同类型溶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溶液,如家用清洁剂、消毒液等,分析其浓度对效果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内容逻辑关系
①溶液浓度的定义与表示
-重点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