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3.2.3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说课稿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3.2.3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5日星期三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值计算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计算思维,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值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据意识,使学生能够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4.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数据分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数据处理和Excel的基本操作,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输入、排序和筛选,但对于数值计算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还比较陌生。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普遍感兴趣,尤其对数据分析这样的实用技能充满好奇心。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能够快速掌握新技能;而部分学生可能在数据处理方面存在困难。学生的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则更倾向于团队合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
-对数值计算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计算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
-在Excel中进行复杂的数据计算时,可能会出现操作失误,导致结果错误;
-对于数据分析的结果解读不够准确,无法有效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团队合作中可能出现沟通不畅,影响数据分析的效率和质量。教师需要针对这些困难,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指导。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实例,讲解数值计算的基本概念和Excel中的计算函数,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理解。
2.实验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使用Excel进行数据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数据,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如何应用数值计算进行数据分析。
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数值计算的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Excel软件进行实时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计算过程和结果。
3.鼓励学生使用在线资源,如教育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拓宽学习渠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一组市场销售数据,提问学生如何快速了解这些数据的趋势和特点。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数值计算来分析这些数据。
3.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铺垫。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数值计算的概念:介绍数值计算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强调其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性。
2.Excel计算函数:讲解常用的Excel计算函数,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3.实例分析:以市场销售数据为例,演示如何使用Excel进行数值计算,并展示计算结果。
4.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尝试使用Excel进行数值计算,并及时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任务: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计算。
2.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问题,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随机提问:针对练习题中的问题,随机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答疑环节: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补充。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创设问题:提出与数值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3.教师总结: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培养信息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2.培养计算思维:通过数值计算练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增强合作意识:在小组讨论和练习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数值计算的基本概念、Excel计算函数及实例分析。
2.强调重点: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细节,如函数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时长:共计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数值计算的应用领域:介绍数值计算在统计学、经济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如市场分析、成本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