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上55.黄鹤楼(唐·崔颢)[2025鉴赏强预测];【作者简介】崔颢(hào)(?—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
人。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历边塞,诗风变为雄浑奔放。有《崔
颢诗集》。
【思维导图】;【内容鉴赏】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
悠悠。
◎内容、作用:这两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
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落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
的内容。
◎炼字: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无
限怅惘的情感。“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和时间的久远,写出诗人对世
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内容: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诗人从怀古之思回到
现实中来。
◎画面: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
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情感:以抒情作结,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
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参考译文】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已经离开,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飘飘荡荡的白云。
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分明;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
草木茂盛。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我的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的
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八上56.使至塞上(唐·王维);【注释精选】①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②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
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③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④孤烟: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⑤长河:指黄河。
⑥候骑: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作者简介】同第48首《竹里馆》,P39。
【思维导图】;【内容鉴赏】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内容: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单车”说明诗人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
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实是表达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第二句表现关塞
迢迢,山高路远,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修辞手法: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
定的内心感受。
◎写作手法:“征蓬”与“归雁”,“出汉塞”与“入胡天”,一“征”一“归”,一“出”
一“入”,对比强烈,凄凉中蕴含悲壮。;◎关联鉴赏:“雁”
《使至塞上》中,诗人以“归雁”自比,流露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
《月夜忆舍弟》中的“雁”引发诗人忆弟的情思。
《次北固山下》中的“归雁”和《渔家傲·秋思》中的“雁”均传达出思乡之情。;(3)(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炼字:“大”写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
现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孤”“直”二字写出景物的简单纯净,有一种震
撼人心的力量。“长”表现黄河的渺无尽头,“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
感觉。这两句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画面:在纯然一色、无边无际的大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
霄,十分醒目。苍茫的大漠一马平川,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
间,渺无尽头,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之上。;(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用典:暗用“勒石燕然”的典故。“燕然”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代指前线,
暗示前方战事取得了胜利。流露出诗人对都护和戍边战士的赞扬,以及对
前线战事的关心。
◎关联鉴赏:勒石燕然
《使至塞上》“都护在燕然”;《渔家傲·秋思》“燕然未勒归无计”相关鉴赏
见P12。;【参考译文】
(我)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守军,要去的地方远在辽远的边塞地区。
(我)像飘飞的蓬草一样飘转出关塞,又像振翅北归的大雁进入胡人
的地方。
苍茫沙漠上,一缕烽烟笔直地升上天空,夕阳西下,黄河上一轮落日
显得又大又圆。
走到萧关遇到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得知都护正在前线未归。;八上57.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2021云南鉴赏];【思维导图】;【内容鉴赏】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内容: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内容:写早春景象——禽鸟的活动。
◎炼字:“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尚是乍暖还寒时候;“谁家新燕”
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争”字使人感到春光的难得和宝贵;“啄”字生
动地描绘了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