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健美操提高班第6次课说课稿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初中体育健美操提高班第6次课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6日,星期四,下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身体协调性,增强体质。
2.自我认知:使学生认识到健美操运动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益处,激发运动兴趣。
3.社会适应: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适应集体运动环境。
4.创新实践:通过动作的创编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健美操动作的规范性;2.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难点:1.高难度动作的掌握;2.集体动作的协调一致性。
解决办法:
1.重点:通过分解动作教学,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每个动作的细节,强调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难点:对于高难度动作,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先教授基础动作,再逐步增加难度。对于集体动作,通过分组练习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团队意识。此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动作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音响设备、健美操专用音乐、电子屏幕、教学用健美操服装和道具。
2.课程平台:学校体育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学生练习视频。
3.信息化资源:健美操教学视频、动作分解图、在线健美操教程。
4.教学手段:动作示范、集体练习、分组教学、游戏化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健美操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健美操运动的魅力。
(2)简要介绍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明确学习重点。
(3)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为正式上课做好准备。
2.讲授新知(20分钟)
(1)教师示范健美操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强调动作的规范性、连贯性和节奏感。
(2)分解动作教学,指导学生逐一掌握每个动作,并纠正错误。
(3)进行动作组合练习,让学生在熟悉单个动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连贯的动作序列。
(4)讲解健美操运动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益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3.巩固练习(10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巩固所学动作。
(2)采用分组教学,让学生互相纠正动作,提高练习效果。
(3)设置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动作。
4.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健美操动作,强调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健美操水平。
5.作业布置(5分钟)
(1)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健美操动作,加强巩固。
(2)布置家庭作业:家长陪同学生一起练习,提高练习效果。
(3)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创新练习,如自编动作、变换节奏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示范、讲解、练习、小结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健美操动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素质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健美操的练习中,心肺功能得到了显著提升,肌肉力量和耐力也得到了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得到了改善,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
2.动作技能掌握: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熟练掌握本节课所教授的健美操动作,包括单个动作和动作组合。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动作要领进行练习,动作的规范性和连贯性得到了提高。
3.节奏感和音乐感知: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得到了加强,能够更好地与音乐节奏协调动作,提高了音乐感知和审美能力。
4.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体练习和游戏环节,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团队合作的经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5.自我认知和自信心: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和同学的认可,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学生在面对挑战时,能够更加勇敢地尝试,不畏困难。
6.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后作业中,学生被鼓励进行创新练习,如自编动作、变换节奏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7.学习兴趣和习惯养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健美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将促使学生在课后主动进行练习,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8.健康观念和生活态度:学生在学习健美操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运动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益处,形成了健康的生活观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七、板书设计
①健美操基本动作要领
-动作名称
-动作分解步骤
-动作要点
②健美操动作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