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健美操提高班第2次课说课稿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初中体育健美操提高班第2次课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2班
3.授课时间:2022年9月15日星期四15:00-16:00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2.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通过健美操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集体练习,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健美操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健美操提高班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体能和基本的健美操动作知识。他们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步伐和动作,但对于复杂的动作组合和技巧掌握程度不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健美操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对舞蹈和音乐有天赋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较快地掌握新的动作。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喜欢通过模仿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提高。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部分学生可能由于身体协调性不足,难以掌握复杂的动作组合;有的学生可能因为节奏感不强,无法准确跟随音乐节奏;此外,对于一些运动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保持动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可能是一个挑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些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音响设备、多功能运动场地、健美操专用音乐CD、视频播放设备。
2.课程平台:学校体育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练习。
3.信息化资源:健美操教学视频、动作分解图、相关教学软件。
4.教学手段:示范教学、分组练习、游戏教学、竞赛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一段健美操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健美操有哪些特点?它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益处?
3.引导学生思考,并简要介绍健美操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讲解健美操的基本动作要领,包括步伐、手臂动作、身体姿态等。
2.结合视频,展示正确的动作示范,并强调动作的规范性。
3.分步骤讲解动作组合,引导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
(三)巩固练习(20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动作组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2.设置不同难度的动作组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练习。
3.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练习,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你们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动作,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
2.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练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六)创新教学环节(5分钟)
1.教师设计一个健美操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比赛内容包括动作准确性、节奏感、团队协作等方面。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2.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提高自己的健美操水平。
3.拓展: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健美操融入日常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基本动作要领讲解(5分钟)
-动作示范(5分钟)
-动作组合讲解(5分钟)
3.巩固练习(20分钟)
-分组练习(10分钟)
-集体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创新教学环节(5分钟)
7.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学双边互动,紧扣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凸显的重难点,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作技能提升:
-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健美操的基本步伐和手臂动作,动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有所提高。
-学生在练习中能够更好地控制身体姿态,保持正确的站姿和坐姿。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动作的稳定性得到加强,能够在不同的节奏和音乐中保持动作的一致性。
2.身体素质改善:
-学生通过健美操的练习,心肺功能得到增强,耐力有所提高。
-学生肌肉力量和柔韧性得到锻炼,减少了运动损伤的风险。
-学生体重和体型得到改善,提高了整体的身体素质。
3.音乐节奏感增强:
-学生在练习中逐渐提高了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能够更好地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
-学生在音乐伴奏下,动作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