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一体育《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说课稿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一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为《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主要包括篮球的基本技术——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篮球的基本动作要领,提高篮球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包括运动技能发展、身体健康促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三个方面。通过运球和传接球的学习,学生将提升运动技能,增强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规则意识,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运动能力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知识方面,学生对篮球有一定了解,但系统训练较少,对运球和传接球的基本动作要领掌握不足。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反应速度等基础运动能力有待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加强。在素质方面,学生的意志品质、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待培养。
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运动前准备不足、运动后放松不够等问题,这些不良习惯可能影响运动效果和身体健康。对课程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层面:学生需要通过系统训练,掌握篮球运球和传接球的基本动作要领,为后续篮球技能学习打下基础。
2.能力层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反应速度,为提高篮球技能奠定基础。
3.素质层面:通过篮球运动,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遵守规则意识、克服困难意志品质,以及提高自信心。
4.行为习惯层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确保运动安全,提高运动效果。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示范-模仿法,通过教师示范和分解动作,让学生直观学习运球和传接球的基本技巧。
2.运用游戏教学,设计“运球接力”和“传接球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技能练习的积极性。
3.采用分组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篮球运球和传接球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要领。
5.结合实际比赛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比赛中运用所学技能,提高实战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你们最喜欢的篮球明星是谁?”来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篮球基本站位和基本步伐,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要领,包括握球、传球手型和用力方法。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专业篮球运动员的示范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动作的规范性和美感。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技能水平。
3.巩固练习(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运球和传接球的练习。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练习和监督组内成员。
-教师指导:教师在各个小组间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强调动作要领。
-小组竞赛:设置比赛规则,如运球和传接球的速度、准确性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提高篮球技能。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观看篮球比赛,观察专业运动员的运球和传接球技巧,并尝试模仿。
-下节课检查:下节课开始时,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教学过程具体安排如下:
一、导入
-时间:5分钟
-内容:通过提问和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并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呈现
-时间:20分钟
-内容:讲解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要领,展示示范视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三、巩固练习
-时间:30分钟
-内容:分组练习运球和传接球,教师巡回指导,进行小组竞赛。
四、课堂总结
-时间:5分钟
-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动作要领,鼓励学生课后加强练习。
五、作业布置
-时间:5分钟
-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表扬优秀学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篮球运动的历史与发展:介绍篮球运动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篮球文化的深厚底蕴。
-篮球规则解读:讲解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包括比赛时间、得分方式、犯规类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篮球比赛。
-篮球明星故事:介绍篮球历史上的著名运动员,如乔丹、科比、姚明等,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和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篮球运动与健康教育:探讨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