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训练中器材的使用研究
摘要:随着全民健身理念、体育强国理念的全面执行,体育教学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体系中都倍受重视。高职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体质体能锻炼、强身健体、学习基本体育技能为主要出发点,注重学生体育素养的全方面培养。在高职体育训练与教学中,体育器材是必不可少的设备装置,其对提升体育训练质量和效能具有重要作用。对此,本文针对相关方面内容展开了探索与分析。
前言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教育体系与体育强国建设理念的推行,针对高职体育教学运用体育器材展开训练与教学引导给出了全新的指示与要求,因此需要学校加强对体育器材的购进、管理与创新应用,经过对校内体育器材的科学配置与运用,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身体协调能力的有效提升,使整个学校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提升授课质量。
1、校园体育器材的相关介绍
校园体育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引导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物质基础。常见的体育器材涵盖球类(如篮球、足球、排球)、田径器材(如跳高架、标枪)、体操器械(如高低杠、平衡木)、武术器材(如剑、棍),以及健身器材(如哑铃、跑步机)等。这些器材种类多样,功能各异,能满足不同体育项目的需求,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学校在选择、采购体育器材时,应注重器材的质量与安全性,确保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同时,学校还应定期对器材进行维护检查,以延长使用寿命,保证教学和锻炼的正常推进。
2、高职学校体育器材应用中的缺陷
2.1、缺乏运用意识
在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尽管认识到了体育器材运用的重要性,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根深蒂固,很多时候无法合理运用体育器材,导致一些器材无法切实发挥本身的作用和价值。这与运用意识欠缺有很大关系,我们以篮球训练为例,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带球行进训练时,没有合理地设置障碍物,尽管一些小型障碍型器材能够强化运球时的灵敏程度,但在训练中由于准备不齐全,考虑不周全,并没有对体育器材进行及时有效的布置,使得整个训练过程紧张感不足,使得整个训练质量受到了影响。这种对辅助型体育器材运用不充足的情况,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调整与优化。
2.2、忽略对器材的运用
实践调查得知,体育训练技术的不断形成与良好训练习惯、实践中摸索有着直接关系。当今时代,技术发展飞速,运动器材更新换代速度也在加快,但是学校体育训练中并没有将体育器材辅助教学和训练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日常训练中很少见到体育器材的身影,甚至觉着体育器材与高水平技术并没有特别直接的关联,尤其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学校中,受限于资金和技术等因素,导致学校中购置的体育器材数量、质量不足,造成器材缺少,很难发挥其预想的作用,进而构成了不良循环,教练在运用器材时会变得十分谨慎,担心损坏器材,以至于不会在课堂中进行运用。
2.3、专业人才短缺
目前,因为在我们国家并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研发团队,进口体育器材占据更大比例,因此投入的成本会相对较高,造成辅助器材应用门槛过高,这将对学校体育运动整体水平的提升产生不良影响。而国外,会有专门的人群设计特定的体育器材,其针对性突出。造成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学中无法购进更多先进的体育器材辅助体育训练和教学,影响了其效果发挥。所以从具体情况入手,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研发团队,根据不同人群需求,研发和设计出更加标准的体育器材是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以满足人们学习、运动和训练的需求。
2.4、器材应用不合理
就高职院校体育授课人员而言,他们是设备操作与管理的主体,并且在具体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如何运用体育器材完成训练。然而经过实地考察得知,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对体育设施、器材使用和维护工作考虑不到位,学生并没有掌握应用器材的合理方法。因为不恰当地运用体育器材,学生在训练时会萌生恐惧心态,而教师指导不到位,会诱发安全风险。例如,在使用铅球时,如果操作不当会诱发严重后果,造成学生手腕肌肉拉伤或伤害周围学生的安全;再比如,铁饼、标枪,这些器材尽管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但也离不开老师的认真指导,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期望值,不利于器材辅助性教学功能的发挥。
3、高职体育器材使用训练的方法
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器材的正确使用是确保学生安全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教师需要在课程开始阶段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这不仅包括对器材的基本操作,还应涵盖对器材的维护和保养知识。通过科学的训练,学生既能安全有效地使用体育器材,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3.1、科学规划训练时间
高职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融入体育器材,应科学规划训练时间,将训练效率提升作为重要出发点。通过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满足不同学生训练需求,保证其在规定时间内收获最大成果。为确保对时间做到精准规划,教师应全面分析和制定训练目标,了解学生身体情况,阶段不同训练目标也有所差异,侧重点和内容也会不同,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