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通过自主再探究酸碱之间的反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
3.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认识,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探究过程中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中和反应的定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实质。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碳酸钙、生锈的铁钉、镁条、试管、镊子、药匙、废液杯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酸、碱的含义:
HClNaOH
酸碱
完成学案
复习巩固旧知识,为本课内容作铺垫。
?
?
?
?
?
?
?
新课讲授
?
引入新课:展示图片
【板书】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吗?
【实验,提出质疑】现在将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混合,我们能否知道它们之间发生反应呢?
【分组实验】现在我给大家提供一种神奇的东西----酚酞溶液,来看看氢氧化钠与稀盐酸之间是否发生了反应。
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取1~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振荡。
2、向步骤1所得的溶液中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
从溶液中氢氧化钠与盐酸溶液的离子角度上,展开分析该反应怎样进行?【微观视频展示、分析】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H)2+H2SO4—
Ca(OH)2+HCl—
根据学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像以上这样的反应,我们称之为中和反应,它们除了都生成水外,另一种物质的属于什么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讲解盐是金属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像这样的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修改板书】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思考:有盐和水生成的是不是一定是中和反应?请举例说明。
【小结】判断中和反应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猜想。
分组实验。
实验完毕,各小组进行交流实验现象。
直观感受、理解酸碱之间的反应。领悟,学会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
学生聆听老师讲解,并学会举一反三。
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举出反例: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和碱溶液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及实验能力。
认识到盐也是一类化合物,酸和碱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
活动一
活动二
提问过渡:同学们,刚才所做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的溶质可能是什么?
你能设计出哪些方案来验证酸碱反应后的溶液吗?请你选择实验台上提供的一种药品,并设计实验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药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巡视、指导。
听小组同学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点评。
猜想。
思考,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实验,小组间交流,得出结论。
试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
课堂小结
1.中和反应:酸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利用反应物消失或者验证有新物质生成。
【课堂练习、布置作业】
课后拓展:(请先预习PH)
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你能说出图中A、B、C点中溶液中的溶质吗?
板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
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实质:H++OH-===H2O
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2、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3、有盐和水生成的不一定是中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