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汉:BC202年—9年(长安-陕西西安)(一)政治:2、中央官制:建立中外朝制度。A、概况:由侍从皇帝的宫廷机构组织构成“内朝”,掌握了决策国家政务的权力;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构成“外朝”,却逐渐退居到仅只执行政务的地位。B、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削弱了相权。第26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建立中朝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中朝外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第27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监察体制:刺史制度1】演变:①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②武帝废诸郡监察御史,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趾、朔方),各置刺史一人。2】评价:封建国家的地方监察制度。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安定起了积极作用。第28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选官制度:察举制1】发展:惠帝诏举孝弟力田,察举开始。文帝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定下了对策。武帝时察举制完备。【主要特征】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2】标准:道德品质(孝廉)3】评价:是自下而上的选拔官吏的制度,特点是注重道德品质修养,选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体现出封闭的特征,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第29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夏商周世官制汉朝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以后科举制贵族子弟继承祖权官吏查访推举征召中正官评定授官考试选官血缘品行门第才能战国/秦军功爵战功封爵战功演变趋势选拔标准家世门第学识才能选拔方式地方评议推荐考试选拔选拔趋势制度化公开化体系化公平化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第30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二)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1)汉初休养生息政策①原因:汉初经济困难;吸收秦亡的教训的教训②指导思想:黄老思想,无为而治。③措施:汉高祖: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文帝、景帝:轻徭薄赋、减轻刑罚。④影响: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开国盛世,为汉武帝北驱匈奴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2)重农抑商政策第31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农业: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日益成熟。1】工具:曲柄锄、大镰、耧车。2】技术:牛耕普及全国,推广耦犁,出现犁壁;代田法。3】制度:以一年一熟制度4】水利:漕渠、白渠、龙首渠;“井渠”(坎儿井)。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手工业:(1)盐铁官营;(2)煤炭作冶铁燃料、供风;(3)丝织业的发达(长安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西汉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国丝绸远销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美称。);(二)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第32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拓展:丝绸之路【路上丝绸之路】1、时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凿空)2、路线:东起我国的长安(今西安),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直至欧洲的黑海和地中海。第33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海上丝绸之路】1、时间:形成于秦汉时期。2、路线: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第34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和意义第35页,共5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条件: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社会经济发达,特别是丝织业发达;军事:西汉击败匈奴,设西域都护,保护过往商旅;交通:张骞通西域,起了凿空的作用。2、影响:(1)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的铸铁冶炼,凿井等技术传入西域,促进了西域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西域的各种农作物以及动物等特有品种流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物质,扩大了食物来源。(3)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极大的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作出了巨大作用。(4)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各国各派使节来汉,密切了中原王朝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