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校园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2024.3.docx
文件大小:40.56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4.31千字
文档摘要

?一、总则

1.目的

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校园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师生员工以及进入校园的其他人员。

3.工作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快速反应的原则,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传染病在校园内传播和蔓延。

二、组织管理

1.成立校园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姓名]

-副组长:[副校长姓名]

-成员:各年级主任、班主任、校医、后勤部门负责人等

-职责:全面负责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决策;制定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和各项制度;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督促检查各部门传染病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传染病疫情等。

2.明确各部门职责

-校医室

-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报告和初步诊断;对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观察,并及时联系医疗机构进行诊治;指导全校师生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协助学校做好疫情防控物资的储备和管理。

-定期对学校饮用水、食品卫生等进行检查,确保师生饮食安全。

-负责学校因病缺勤病因追踪登记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并配合做好相关调查工作。

-各年级、班级

-各年级主任、班主任负责本年级、班级学生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时,及时询问、了解情况,并报告校医室。

-组织开展班级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

-配合学校做好因病缺勤学生的病因追踪和复课证明查验工作,督促学生及时就医并按时返校上课。

-后勤部门

-负责学校环境卫生的清扫、消毒和保洁工作,定期对校园公共区域、教室、宿舍、食堂等进行清洁消毒,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卫生。

-做好学校饮用水供应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

-负责学校传染病防控物资的采购、储备和供应,保障防控工作的物资需求。

-宣传部门

-负责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宣传报道,及时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措施,引导师生正确认识传染病,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配合学校做好师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稳定师生情绪,避免引起恐慌。

三、防控措施

1.健康教育

-制定年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计划,将传染病防控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向师生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X]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疫情报告程序等,培训对象覆盖全体师生员工。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传染病防控知识和疫情防控信息,营造良好的防控氛围。

2.日常监测

-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制度,校医室负责每日对师生的健康状况进行巡查,重点关注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的学生和教职工,做好登记和记录。

-各班级设立卫生委员,负责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学生的健康监测工作,每天早上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并将检测情况报告给班主任。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校医室。

-严格执行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踪登记制度,班主任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要及时了解病因,做好记录,并督促学生及时就医。如怀疑为传染病,要及时报告校医室,校医室要对因病缺勤学生的病因进行追踪,必要时进行家访核实。

3.环境卫生管理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建立定期清扫、消毒制度。每天对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区域进行清扫,每周至少进行[X]次全面消毒,重点部位如门把手、水龙头、电梯按钮等要增加消毒频次。

-保持校园内环境整洁,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桶定期清理消毒。加强对校园内绿化带、下水道等卫生死角的清理,防止蚊虫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