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张成福公共管理完整笔记.docx
文件大小:40.96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4.18千字
文档摘要

?一、公共管理概述

(一)公共管理的定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二)公共管理的主体

1.政府:在公共管理中起主导作用,拥有法定的权力,负责提供公共物品、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政策等。

2.非政府公共组织:如非营利组织、社区组织等,它们在公共服务提供、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补充和辅助作用。

3.私人部门:通过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项目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公共管理。

(三)公共管理的客体

公共管理的客体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事务涉及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需要公共部门进行有效管理。

(四)公共管理的目的

实现公共利益,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稳定与发展。

二、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基础

(一)政治学

政治学为公共管理提供了政治环境、政治制度、政治过程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例如,政治体制决定了政府的组织形式和权力分配,影响着公共管理的决策和执行。

(二)经济学

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公共管理中广泛应用,如成本效益分析、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等。它帮助公共管理者理解资源配置、效率问题,以及如何运用经济手段解决公共问题。

(三)社会学

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等,为公共管理提供了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深入理解。公共管理需要考虑社会群体的需求、利益平衡以及社会整合等问题。

(四)管理学

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是公共管理的直接理论来源,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在公共管理中同样重要。同时,一些新兴的管理理论,如质量管理、绩效管理等也被引入公共管理领域。

三、公共管理的职能

(一)决策职能

1.问题界定:识别社会公共问题,分析问题的性质、范围和影响因素。

2.目标设定: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和预期效果。

3.方案选择: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二)组织职能

1.机构设置:根据公共管理的任务和目标,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

2.人员配备:选拔、任用、培训合适的人员,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3.组织协调:协调组织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确保组织高效运转。

(三)领导职能

1.激励下属: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指挥工作:下达工作指令,指导员工的工作行为,确保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3.沟通协调:与下属、上级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各方关系。

(四)控制职能

1.绩效评估: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公共管理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

2.偏差纠正: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发现偏差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准则。它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导向性。

(二)公共政策的类型

1.分配性政策:将资源分配给不同的群体或个人,如社会保障政策。

2.调节性政策: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如税收政策、货币政策。

3.自我调节性政策:政府机构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和调整,如公务员管理制度。

4.再分配性政策:对社会财富、收入等进行重新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如累进税制。

(三)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1.问题察觉:发现社会中存在的公共问题,引起公众关注。

2.议程设定:将问题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确定是否需要制定政策。

3.政策规划:设计政策方案,包括目标、措施、实施步骤等。

4.政策合法化:通过法定程序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性。

5.政策执行:将政策方案付诸实践,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6.政策评估: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7.政策调整与终结: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进行调整或终结。

(四)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比较政策实施的成本和效益,评估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利益相关者分析:识别政策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他们的利益诉求和影响力。

3.政策网络分析:研究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政治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公务员的选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