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价目的
本师资评价方案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表现、专业素养和工作贡献,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科学合理,能够准确反映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成效。
2.全面性原则:评价内容涵盖教学、科研、师德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表现。
3.客观性原则:评价过程应客观公正,依据事实和数据进行评价,避免主观随意性。
4.激励性原则:评价结果应与教师的奖惩、晋升、培训等挂钩,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
三、评价对象
学校全体专任教师。
四、评价周期
每年进行一次评价。
五、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一)教学工作(50分)
1.教学计划与准备(10分)
-教学大纲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要求,内容完整、准确,表述清晰(4分)。
-教学进度计划合理,安排科学,严格执行(3分)。
-认真备课,教案规范、详细,教学资源准备充分(3分)。
2.课堂教学(25分)
-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正确、充实(5分)。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分)。
-教学过程组织有序,环节紧凑,时间分配合理,教学效果良好(5分)。
-教学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教态自然大方,板书规范工整(3分)。
-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教学秩序良好(2分)。
3.实践教学(10分)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分)。
-实践教学指导认真负责,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实践教学效果好(4分)。
-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管理良好,实践教学资料齐全(2分)。
4.教学评价(5分)
-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考核,命题科学合理,评分公正客观(3分)。
-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认真分析总结,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2分)。
(二)专业素养(30分)
1.专业知识(10分)
-具有扎实的本专业基础知识,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5分)。
-能够将本专业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有机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5分)。
2.专业技能(10分)
-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5分)。
-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5分)。
3.科研能力(10分)
-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如发表论文、著作,获得科研奖励等(6分)。
-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4分)。
(三)师德师风(15分)
1.思想政治素质(5分)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3分)。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师德师风培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2分)。
2.师德表现(5分)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3分)。
-廉洁从教,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无违规违纪行为(2分)。
3.团队协作(5分)
-积极参与教学团队建设,与同事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3分)。
-乐于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促进教师之间的共同成长(2分)。
(四)工作业绩(5分)
1.教学成果(2分)
-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如获得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优秀教材等(2分)。
2.指导学生竞赛(2分)
-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获得优异成绩(2分)。
3.社会服务(1分)
-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1分)。
六、评价方法
1.教师自评:教师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一年来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自我评价,填写《教师自评表》。
2.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网上评教等方式,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填写《学生评价表》。学生评价占教学工作评价总分的30%。
3.同行评价:组织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