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本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要求和相关标准,特制定本制度。通过明确质量管理职责、规范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强化质量检验检测等措施,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工程质量目标。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项目所有参与施工的单位和人员,涵盖从工程开工准备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全过程施工质量管控。
3.依据
本制度依据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工程建设合同文件的相关要求制定。
二、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1.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及施工班组长为成员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决策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定期召开质量会议,分析解决质量问题,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并监督实施。
2.项目经理职责
项目经理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项目施工质量全面负责。负责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和质量目标,并组织实施;协调项目内外部关系,保障施工质量所需的资源;对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处理,落实整改措施。
3.项目技术负责人职责
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等技术文件,为施工质量提供技术支持;组织技术交底,向施工人员讲解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操作要点;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指导施工人员正确施工;参与质量检查、验收和质量事故分析处理,提出技术处理措施。
4.质量负责人职责
制定质量检查计划和质量检验标准,组织开展日常质量检查工作;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参与质量验收工作,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进行核定;负责质量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建立质量档案;对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5.施工班组长职责
组织本班组人员按照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对本班组施工质量负责,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交底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本班组施工中的质量问题,确保本班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配合质量检查人员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
6.施工人员职责
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对自己所施工的工程质量负责,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自检;接受质量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对提出的质量问题及时整改;积极参加质量培训,提高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质量管理制度
1.质量责任制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质量职责,签订质量责任书,将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个人。对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质量规定造成质量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罚。
2.质量教育培训制度
制定质量教育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质量管理法律法规、质量标准规范、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等。未经质量教育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通过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
3.施工图纸会审制度
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技术、质量等相关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会审内容包括图纸是否完整、准确,各专业图纸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施工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等。对会审中提出的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并形成图纸会审记录。
4.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与审批制度
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经项目经理审核后,报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等内容;专项施工方案应针对工程中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经审批后,严格按照方案组织施工。
5.技术交底制度
工程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分为三级,即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长进行交底,施工班组长向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技术交底内容应包括施工图纸、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技术交底应形成书面记录,双方签字确认。通过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熟悉施工要求,掌握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
6.材料构配件检验制度
严格控制原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构配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检验和试验。对需要复试的材料构配件,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建立材料构配件台账,记录材料构配件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来源、检验情况等信息。对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应及时退场处理,严禁在工程中使用。
7.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建立质量检验制度,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互检和专检。施工人员在完成每道工序后,应进行自检,自检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