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核目的
为了加强手术室质量管理,规范手术室工作流程,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特制定本考核评分标准。通过定期考核,及时发现手术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工作质量,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优质性。
二、考核范围
手术室全体工作人员,包括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及辅助工作人员。
三、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一)手术室环境管理(10分)
1.清洁卫生(4分)
-手术间每日清洁消毒,无灰尘、血迹、污渍,地面清洁光亮,无杂物。(2分)
-仪器设备、手术床、无影灯等表面清洁,定期擦拭保养,无灰尘、污渍。(1分)
-储物间、器械间物品摆放整齐,无过期物品,地面、货架清洁。(1分)
2.空气净化(3分)
-空气净化系统正常运行,定期监测空气质量,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2分)
-手术间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温度22-24℃,湿度40%-60%。(1分)
3.无菌物品管理(3分)
-无菌物品存放区环境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物品分类放置,标识清晰。(1分)
-无菌物品有效期内使用,无过期、破损、污染。(1分)
-无菌物品发放遵循无菌原则,发放记录完整。(1分)
(二)手术物品准备(15分)
1.器械准备(5分)
-根据手术需要准备齐全各类手术器械,器械性能良好,清洁、锐利、无损坏。(3分)
-器械包装规范,包外标识清晰,注明器械名称、数量、灭菌日期等。(2分)
2.敷料准备(3分)
-敷料数量充足,质量符合要求,无破损、污染。(2分)
-敷料包装规范,包外标识清晰。(1分)
3.一次性物品准备(3分)
-一次性物品种类、数量齐全,在有效期内,无过期、变质。(2分)
-一次性物品使用后按规定处理,记录完整。(1分)
4.特殊用物准备(4分)
-根据手术特殊需求,准备好特殊器械、设备及药品,性能良好,数量充足。(2分)
-特殊用物使用前检查调试,确保正常运行。(2分)
(三)手术人员管理(15分)
1.人员资质(3分)
-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2分)
-手术人员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分达标。(1分)
2.手术人员着装(3分)
-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洗手衣、裤、帽、口罩、鞋,着装规范。(2分)
-手术人员不得佩戴首饰、手表等物品进入手术间,头发不得外露。(1分)
3.手术人员手卫生(4分)
-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洗手、消毒方法正确,手卫生依从性≥95%。(3分)
-手卫生设施齐全、完好,能满足手术人员使用需求。(1分)
4.手术人员行为规范(5分)
-手术人员在手术间内保持安静、严肃,不得大声喧哗、随意走动。(2分)
-手术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2分)
-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准确记录相关信息。(1分)
(四)手术配合(25分)
1.术前访视(3分)
-巡回护士术前1天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心理状态及需求。(2分)
-访视记录完整,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护理措施等,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沟通良好。(1分)
2.术中配合(17分)
-巡回护士熟练掌握手术流程,准确传递器械、物品,配合手术顺利进行。(5分)
-洗手护士提前整理器械台,熟悉手术步骤,密切配合手术医生,器械传递准确、迅速。(5分)
-手术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患者安全。(4分)
-麻醉医生严格执行麻醉操作规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维持麻醉平稳,无麻醉意外发生。(3分)
-手术人员之间配合默契,无因配合不当导致手术延误或并发症。(1分)
3.术后护理(5分)
-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医生做好患者术后复苏护理,妥善安置患者。(2分)
-洗手护士负责器械、物品的清洗、整理、打包,送供应室灭菌。(2分)
-术后及时清理手术间,补充物品,为下一台手术做好准备。(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