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应急采购管理办法修订.docx
文件大小:39.54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3.11千字
文档摘要

?一、修订背景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应急采购管理办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已无法完全满足公司应急采购工作的需求。为了进一步规范应急采购行为,提高应急采购效率,确保公司在面对各类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物资和服务,保障公司正常运营和业务连续性,特对《应急采购管理办法》进行修订。

二、修订原则

1.合法性原则: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确保应急采购活动合法合规。

2.及时性原则:强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及时完成采购任务,满足应急需求。

3.有效性原则:优化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确保所采购的物资和服务能够切实满足应急处置要求,发挥实际作用。

4.风险可控原则:加强对应急采购过程的风险评估和防控,保障采购质量,防止出现腐败和违规行为。

三、修订内容

(一)适用范围

明确应急采购适用于公司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时,为满足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而进行的物资采购、工程采购和服务采购活动。同时,具体列举了可能引发应急采购的常见突发事件类型,如火灾、地震、重大疫情、网络安全事故等,使适用范围更加清晰明确。

(二)应急采购流程优化

1.需求提出与审批

-需求识别:各部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对所需物资、工程或服务进行识别和评估,明确应急采购需求的详细信息,包括规格、数量、质量要求、交付时间等,并填写《应急采购需求申请表》。

-部门审批:部门负责人对应急采购需求进行审核,确认需求的真实性和必要性,签署审批意见后提交至应急管理部门。

-应急管理部门审核:应急管理部门接到申请后,对需求进行进一步审核,综合考虑事件的紧急程度、影响范围以及公司的应急资源状况等因素,判断是否符合应急采购条件。如审核通过,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如不符合条件,应及时反馈给申请部门并说明原因。

-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公司主管领导根据应急管理部门的审核意见,对应急采购申请进行最终审批。对于重大应急采购项目,需经公司领导班子集体决策。

2.采购实施

-采购方式选择:根据应急采购需求的特点和紧急程度,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对于金额较小、时间要求紧迫的应急采购项目,可采用直接采购方式,由采购部门在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供应商直接采购;对于金额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可采用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进行采购,但应尽量简化采购程序,缩短采购周期。

-供应商选择:采购部门按照审批通过的采购方式,从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供应商进行采购。如名录中无合适供应商,可通过紧急推荐、网络搜索等方式迅速寻找新的供应商,但需对其资质、信誉、产品质量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符合应急采购要求。

-采购合同签订:采购部门与选定的供应商签订应急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物资规格、数量、价格、交付时间、质量标准、售后服务等条款。合同签订应遵循快速、高效的原则,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以满足应急需求。对于采用直接采购方式的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签订简单的采购协议或订单。

3.采购验收

-到货通知:采购部门在采购合同签订后,及时通知供应商按照约定时间和地点交付物资或提供服务,并将到货信息告知使用部门和验收部门。

-验收组织:使用部门负责组织对应急采购物资或服务的验收工作,验收人员应包括使用部门专业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等。验收过程应严格按照采购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进行,确保所采购的物资和服务符合要求。

-验收报告:验收完成后,验收人员应填写《应急采购验收报告》,详细记录验收情况,包括物资或服务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状况、验收结果等。如验收合格,验收人员签字确认;如验收不合格,应明确指出问题所在,并要求供应商限期整改或退换货。

(三)应急采购预算管理

1.预算编制:在年度预算编制时,财务部门应根据公司历史应急采购数据、风险评估情况以及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类型,合理编制应急采购预算。应急采购预算应单独列示,明确各类应急采购项目的预算额度和资金来源,确保应急采购资金有可靠保障。

2.预算调整:在应急采购实施过程中,如因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原采购预算不足,采购部门应及时填写《应急采购预算调整申请表》,详细说明调整原因和调整金额,并按照原预算审批流程进行审批。经批准后,财务部门对应急采购预算进行相应调整,确保采购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3.预算执行监控:财务部门应加强对应急采购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定期对应急采购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