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校保密工作制度范文(2篇)
2024学校保密工作制度(一)
为加强学校保密工作管理,保守国家秘密和学校工作秘密,维护国家和学校安全与利益,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学校保密工作的规章制度、工作计划,指导、协调和监督学校的保密工作,处理保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校党政办公室,负责保密工作的日常事务,包括保密文件的收发、传阅、归档,保密制度的宣传、培训,保密工作的检查、考核等。
二、保密范围
1.国家秘密: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包括但不限于国家教育、科研等领域的机密文件、资料、数据等。
2.学校工作秘密
教学管理:未公布的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成绩等),教学改革方案、教学评估报告等。
科研工作:科研项目的申请书、立项报告、研究成果、实验数据、技术资料等,特别是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秘密的内容。
人事管理:教职工的个人档案、工资待遇、考核评价、职务任免等信息,学校的人事调配计划、人才招聘方案等。
财务管理:学校的财务预算、决算报告,财务报表、会计凭证、资金往来信息等,以及学校的收费标准、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等。
行政管理:学校的发展规划、重大决策、重要会议记录、内部文件、工作方案等,涉及学校安全稳定的信息和突发事件的处置情况。
三、保密措施
1.文件资料管理
文件制作:制作秘密文件、资料应使用专用计算机和存储设备,严格按照规定的密级和保密期限进行标识。起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稿纸应及时销毁。
文件收发:收发秘密文件、资料必须履行登记、签收手续,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程序进行传阅。文件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文件进行清理、核对,确保文件不丢失、不泄密。
文件保管:秘密文件、资料应存放在专门的保险柜或文件柜中,由专人负责保管。未经批准,不得将秘密文件、资料带出办公场所。如需借阅,须经相关领导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按时归还。
文件销毁:对于过期、无用的秘密文件、资料,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销毁。销毁时应进行登记,由两人以上监销,确保销毁彻底。
2.计算机及网络管理
涉密计算机:学校配备专门的涉密计算机,实行物理隔离,不得连接互联网。涉密计算机应设置高强度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存储涉密信息的移动存储设备应与涉密计算机配套使用,不得在非涉密计算机上使用。
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计算机不得存储、处理涉密信息。使用非涉密计算机上网时,应遵守国家和学校的网络安全规定,不得在网上发布、传播涉密信息。
网络安全:学校网络管理部门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安全设备,定期进行系统更新和漏洞修复。严禁在学校网络上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和移动存储设备,防止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的入侵。
3.信息发布管理
校内信息发布:学校各部门在校园网、校内宣传栏等平台发布信息时,应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信息不涉及国家秘密和学校工作秘密。发布的信息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有关规定。
对外信息发布:学校对外发布的信息,如新闻稿件、科研成果等,应经学校宣传部门和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涉及敏感信息的,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4.会议保密管理
涉密会议:召开涉密会议应选择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如设置警卫、对参会人员进行身份验证等。会议期间,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会场。
会议文件:涉密会议的文件、资料应严格按照保密规定进行管理,会议结束后应及时收回。参会人员不得擅自复印、摘抄、传播会议内容。
会议记录:会议记录应指定专人负责,记录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会议记录应按照涉密文件进行管理,不得随意泄露。
四、宣传教育
1.学校应定期组织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教职工和学生的保密意识。宣传教育内容包括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学校保密制度、保密知识和技能等。
2.新入职教职工和新入学学生应接受保密知识培训,签订保密承诺书。培训内容应包括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保密范围和保密措施等。
3.学校应利用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保密工作,营造良好的保密氛围。
五、监督检查
1.学校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应定期对学校的保密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保密制度的执行情况、文件资料的管理情况、计算机及网络的安全情况等。
2.各部门应定期对本部门的保密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自查情况应及时向学校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3.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