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植筋施工方案.docx
文件大小:42.54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3-19
总字数:约6.84千字
文档摘要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址]

3.植筋部位及数量:

-在[具体建筑部位1],需植筋[X]根,规格为[具体规格1]。

-在[具体建筑部位2],需植筋[X]根,规格为[具体规格2]。

-......

4.植筋用途:主要用于[阐述植筋后在工程中的具体作用,如新增梁、板、柱与原有结构的连接等]。

##二、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本工程的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变更文件

4.现场实际勘察情况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植筋部位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要求。

-由技术负责人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植筋施工专项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批。

2.材料准备

-植筋胶:选用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的厂家生产的植筋胶,其性能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的要求。植筋胶应有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

-钢筋:植筋用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清洁、无锈蚀、无油污等。钢筋的品种、规格、型号应与设计图纸一致,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其他辅助材料:如丙酮、棉纱等,用于清理钢筋和孔洞。

3.机具准备

-钻孔设备:根据植筋规格和现场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电锤或钻孔机,确保钻孔的精度和效率。

-清孔设备:采用专用的清孔吹风机或毛刷,用于清理钻孔内的灰尘和杂物。

-注胶设备:选用专用的植筋胶注射枪,确保注胶均匀、饱满。

-其他工具:如扳手、钳子、钢卷尺等。

4.现场准备

-清理植筋部位的基层表面,确保表面平整、干净、无松动的混凝土块和杂物。

-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控制点,精确测量植筋位置,并做好标记。

-搭设必要的操作脚手架或作业平台,确保施工安全和方便操作。

##四、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测量定位→钻孔→清孔→钢筋处理→注胶→植筋→固化养护

2.操作要点

-测量定位

-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控制点,使用钢卷尺、墨斗等工具,精确测量植筋位置,并做好明显标记。对于梁、柱等结构构件,植筋位置应避开钢筋密集区和受力主筋。

-在测量定位过程中,如发现与设计图纸不符或现场实际情况与原设计有差异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沟通,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钻孔

-根据植筋规格,选用合适的钻头和钻孔设备进行钻孔。钻孔直径应比植筋钢筋直径大[X]mm,钻孔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具体深度]d(d为植筋钢筋直径)。

-钻孔时,应保持钻头垂直于结构构件表面,避免钻孔倾斜。钻孔过程中,应及时清理孔内的钻屑,防止堵塞钻头。

-对于较深的钻孔,可采用分段钻孔的方法,每段钻孔深度不宜超过[X]m,以确保钻孔的垂直度和精度。

-清孔

-钻孔完成后,应立即采用专用的清孔吹风机或毛刷对钻孔进行清理,将孔内的灰尘、杂物等清理干净。清孔时,应反复吹刷,确保孔内无残留杂物。

-清理后的钻孔应保持干燥,如孔内潮湿,可采用加热设备进行烘干处理,但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免损伤结构构件。

-钢筋处理

-植筋用钢筋应进行调直和除锈处理,确保钢筋表面清洁、无锈蚀、无油污等。钢筋的调直可采用冷拉或机械调直的方法,调直后的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

-将处理好的钢筋按照设计长度进行下料,并在钢筋上做好标记。下料长度应考虑钢筋植入深度和外露长度,外露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注胶

-选用专用的植筋胶注射枪,将植筋胶缓慢注入钻孔内,注胶量应满足钢筋植入后孔内胶体饱满的要求。注胶时,应从孔底开始,缓慢向上注入,避免孔内产生气泡。

-注胶过程中,如发现植筋胶有漏出或不饱满的情况,应及时补注,确保孔内胶体密实。

-植筋

-将处理好的钢筋缓慢插入注满胶的钻孔内,插入过程中应旋转钢筋,使钢筋与胶体充分粘结。钢筋插入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钻孔深度的[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