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山西经济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单元活动1《电脑城前细观察》说课稿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电脑城前细观察》为主题,通过带领学生实地参观电脑城,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电脑及其相关设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和兴趣。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观察、提问、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课程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观察、分析信息技术产品的能力,提升信息意识。
2.增强学生信息素养,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在交流讨论中提升沟通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领域的兴趣,树立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观念。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的学生进行设计。学生层次方面,大部分学生对电脑和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知识储备有限,对电脑城的实际应用场景认识不足。在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基础的电脑操作技能,但对电脑硬件、软件及其应用的理解尚浅。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锻炼。
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动手能力较弱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在课程学习方面,学生对实地参观的形式较为感兴趣,但同时也可能对未知的事物感到紧张或好奇,需要教师在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考虑到以上学情,本节课将采用实地参观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将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笔记本电脑、U盘、移动硬盘。
2.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3.信息化资源:电脑城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学生作品展示。
4.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现场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去电脑城进行实地考察,看看那里的电脑和设备都是什么样的。你们有没有去过电脑城?想不想知道电脑城里的秘密呢?
(2)学生:想!
(3)老师: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电脑城,揭开它的神秘面纱。首先,请同学们拿出笔记本,做好记录。
二、观察与记录
(1)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电脑城,请大家跟随我的步伐,开始我们的观察之旅。请大家注意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a.电脑城的整体布局;
b.电脑的种类和品牌;
c.电脑的配置和价格;
d.其他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等。
(2)学生:认真观察电脑城的布局,记录下自己看到的电脑种类、品牌、配置和价格等信息。
三、小组讨论
(1)老师: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你最喜欢哪种电脑?为什么?
b.电脑的配置和价格有什么关系?
c.电脑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
(2)学生:与组内同学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四、课堂展示
(1)老师: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提出疑问或补充意见。
(2)学生:上台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分享观察到的电脑种类、品牌、配置、价格等信息,以及自己的观点。
五、案例分析
(1)老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案例,看看电脑在生活中的应用。
a.案例介绍: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电脑城购买了一台高性能的笔记本电脑,用于学习和娱乐。
b.问题讨论:小明为什么需要购买高性能的笔记本电脑?这台电脑对他有什么帮助?
(2)学生:分析案例,讨论电脑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与反思
(1)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参观了电脑城,了解了电脑的种类、品牌、配置、价格等信息,还分析了电脑在生活中的应用。现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七、课后作业
(1)老师:请同学们回家后,完成以下作业:
a.搜集有关电脑的历史资料,了解电脑的发展历程;
b.观察家中或周围的人使用电脑的场景,记录下来;
c.与家人或朋友讨论电脑在生活中的作用。
(2)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今天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
(1)老师:本节课,同学们积极参与观察、讨论和展示,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热情,不断探索信息技术领域的奥秘。
(2)学生:认真听取老师的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努力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电脑硬件知识:介绍电脑的主要硬件组成部分,如CPU、主板、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