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2019)必修14.3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影响说课稿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2019)必修14.3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影响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2年X月X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敏感性。
2.计算思维:通过案例分析,提升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和设计算法的能力。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如医疗、交通、教育等,并分析其影响。
②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伦理和社会影响,能够从多角度分析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②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识别技术滥用和潜在风险。
③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见其对未来社会和职业的影响,并思考个人的适应策略。
④结合具体案例,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问题。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智能交互平板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平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信息化资源:人工智能应用案例视频、在线人工智能教程、相关学术论文数据库
-教学手段:PPT演示、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在线测试与反馈系统
教学过程设计
总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人工智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视频,如智能助手、自动驾驶等。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
3.引导学生讨论:简要讨论人工智能的优势和潜在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讲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介绍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类型等。
2.介绍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以医疗、交通、教育等为例,详细讲解人工智能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实例。
3.分析人工智能的影响:从正面和负面影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案例分析:展示一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技术原理和应用价值。
2.小组汇报: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员补充,共同完成案例分析。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回答。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指导。
3.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讨论环节:围绕人工智能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2.教师提问:针对讨论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4.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介绍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讲解人工智能在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背景,思考人工智能在自己未来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3.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未来。
七、课堂总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影响等。
2.强调重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3.布置作业:布置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拓展。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StuartRussellandPeterNorvig)
-《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吴军)
-《机器之心:人工智能的哲学基础》(JohnSearle)
-《人工智能的未来》(NickBostrom)
-《人工智能:从神经元到神经网络》(HansMoravec)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阅读上述书籍,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原理、历史和发展趋势。
-鼓励学生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如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人工智能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拓宽视野。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开源的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