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快乐伙伴
同学们,校园生活里,课间总有熟悉身影与你谈趣事,体育课上小伙伴陪你奔跑,手工课同桌帮你整理彩纸,学习遇难题后桌热心讲解。这些日常瞬间满是温暖欢乐,陪伴你的,正是不可或缺的伙伴。接下来,咱们翻开课本,走进故事,瞧瞧小动物和其他角色伙伴间的奇妙情谊,开启“快乐伙伴”探索之旅!
第一课时“快乐伙伴”初感知
1.通过观察与伙伴相处的图片、动画视频,学生能积极分享自己和伙伴之间的快乐故事,提升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生动性。
2.教师范读单元导语页,学生初步感知单元主题“快乐伙伴”,激发对单元内容的探索欲望。
3.了解三篇课文的题目,借助简单的故事梗概或图片,初步知晓课文的大致内容,构建对单元课文的整体认知框架。
了解三篇课文题目和主要内容,构建学习框架,培养整体思维。
板块一:单元导读,明确要素
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本单元围绕“快乐伙伴”这个主题编排了《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3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童话,后一篇是儿童诗。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是最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需要在上文或下文中找到与词语意思相关的语句,结合语境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2.生齐读,明确单元主题。
3.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单元的课文,瞧瞧小动物和其他角色伙伴间的奇妙情谊,开启“快乐伙伴”探索之旅!
板块二:借助拼音,自主读文
1.借助拼音自主朗读《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把不会读的字圈画出来,向同桌请教。
2.在小组里交流不会读的字词。
板块三:朗读指导
1.在把词语、短语读正确的基础上,练习读好长句子和感叹句。
《小公鸡和小鸭子》
(1)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他/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
(2)注意“不”字的变调。
búbùbúbú
捉不到不行不会不信
《树和喜鹊》
(1)同学们,这三个“一”发音一样吗?
一(yì)棵树一(yí)个鸟窝一(yì)只喜鹊
《怎么玩都快乐》
(1)读好感叹句。
一个人玩,很好!
两个人玩,很好!
三个人玩,很好!
四个人玩,很好!
五个人玩,很好!
很多人玩,更好!
板块四:结合插画,概括课文内容
再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分享自己感受到的课文内容。
小组交流。
明确:
《小公鸡和小鸭子》
课文主要讲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小公鸡帮小鸭子捉(虫子)吃,小鸭子帮小公鸡捉(鱼)吃,还把落水的(小公鸡)救上岸的故事。
《树和喜鹊》
课文讲述了一开始树和喜鹊都(孤单)地生活着,周围没有(朋友),它们很不(快乐)。后来,人们在周围种了(许多)树,来了好多(喜鹊)。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伙伴),它们一起玩耍,一起生活,从此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
《怎么玩都快乐》
这首诗歌讲述了一个人玩(折纸)、(踢毽子)等很快乐,两个人能(讲故事)、(下象棋),三个人可以(讲故事)、(跳绳),许多人可以()、(),不管单人还是集体活动,都能寻到生活乐趣。
“快乐伙伴”初感知
了解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
“快乐伙伴”初感知借助拼音,自主读文
结合插图,概括内容
A类:借助拼音朗读单元内每篇课文一遍,圈出生字词。
B类:用简单的几句话描述自己和小伙伴做过的一件有趣的事,要求语句通顺。
C类:以“我心中的快乐伙伴”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第二课时《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互助故事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主圈出生字词,在教师的指导下准确读准字音。
2.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如小组讨论、游戏识字等,熟练认读和书写生字词,并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通过分角色朗读、情境模拟等方法,体会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帮助的真挚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并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初步体会“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用法;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板块一:观察图片,趣味导入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出示小鸡和小鸭的图片。)喊喊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板书:小公鸡小鸭子
2.结合图片,说说是怎么认出他们的。(他们长得不一样。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3.继续板书“和”,揭示课题。
4.齐读课题。“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和”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那么,小公鸡是怎样对待小鸭子的?小鸭子又是怎样对待小公鸡的?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吧!)
板块二:初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