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保险产业布局:险资年内8次举牌银行股 低估值高分红成核心标的.docx
文件大小:17.61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0
总字数:约1.76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2025年保险产业布局:险资年内8次举牌银行股低估值高分红成核心标的

截至2025年3月,保险资金对资本市场布局持续深化,其中银行股成为重点配置领域。数据显示,仅今年前两个月已有8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其中超半数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险企资产配置策略的调整方向,更揭示了低估值、高分红标的在利率下行周期中的战略价值。

一、保险资金密集增持银行股背后的估值规律

2025年以来,保险机构对银行股的增持动作显著提速。以瑞众保险为例,其3月17日再度增持中信银行H股300万股,耗资1783.2万港元,持股比例升至5%,触发举牌红线。自去年底以来,该险企已先后对龙源电力、中国中免等多家上市公司实施多次举牌操作。

分析显示,保险资金偏好银行股的核心规律在于其低估值与高分红特性。截至2024年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16%,为近十年最低水平;同期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3%至685.76亿元,经营稳定性优势凸显。此类标的不仅契合保险资金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需求,其股息率亦能有效对冲利率下行带来的利差收窄压力。

二、保险机构调仓加速:从单一配置到多元布局

瑞众保险作为2023年新成立的险企,注册资本达565亿元,近期调仓动作尤为频繁。其在2024年下半年相继举牌龙源电力H股与中免H股,并持续加码银行板块。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该公司总保费规模已达332亿元,行业排名靠前,为其资产配置供应了充分弹药。

值得关注的是,保险资金的调仓已从单一行业扩展至多领域。例如,平安系险企在增持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等H股的同时,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持股比例分别突破17%与5%,显示出对国有大行稳定收益的长期押注。此外,新华保险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收购杭州银行股权,进一步强化了银保业务协同效应。

三、保险资产配置策略演化:会计准则驱动下的权益法核算

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9)的实施加速了险资举牌行为的常态化。当持股比例超过5%或取得董事会席位时,相关投资可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以权益法核算,从而削减市场波动对利润表的直接影响。这一会计处理方式优化了保险公司的报表稳定性,成为推动险企密集举牌的重要动因之一。

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8家保险公司通过增持触发20次举牌,创下近四年新高。其中,平安人寿年内多次加码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H股,持股比例从5%逐步提升至9%以上,显现出对权益法核算的主动运用。

四、保险与银行业协同:强化风险管控与价值增长

险资持续增持银行股的背后,亦是双方在业务协同上的深度绑定。例如,新华保险收购杭州银行股权后明确表示,此举可增加银保渠道竞争力,并助力长三角区域实体经济进展。此类战略布局不仅拓宽了保险公司投资组合的多样性,更通过股权纽带强化了风险共担机制,提升整体抗周期力量。

从行业趋势看,银行股当前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而分红率普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以中信银行H股为例,2024年以来股价涨幅近90%,但市净率(PB)仍低于1倍,凸显出显著的平安边际。分析师估计,在资产荒背景下,保险资金对高分红标的的配置需求将持续升温。

总结全文

2025年的险资布局呈现出鲜亮的战略特征:通过密集举牌银行股等低估值、高分红标的,保险机构在优化资产配置结构的同时,亦借助会计准则调整平滑利润波动。这一策略既是对利率下行压力的主动应对,也是对长期价值投资规律的坚守。将来,在“保险+银行业”协同深化的趋势下,险企或将进一步强化对稳定收益型资产的投资力度,推动资本市场的结构性优化与实体经济进展形成良性循环。

更多保险行业讨论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保险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进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供应坚实依据。

更多具体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