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课件.ppt
文件大小:699.5 K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3-20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讲授主要内容;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出血;诊断标准;

同时有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

1.血小板100×109/L或者进行性下降

2.血浆纤维蛋白原1.5g/L或4g/L

3.3P阳性或血浆FDP20mg/L,或D-D水平升高或阳性

4.PT缩短或延长3s以上(肝病>5s);APTT缩短或延长10s以上

;

疑难或特殊病例,应有下列1项以上异常

纤溶酶原含量及活性降低

AT含量、活性及vWF水平降低(不适用于肝病)

血浆因子Ⅷ:C50%(肝病必备)

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或F1+2水平升高

血浆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浓度升高

血(尿)纤维蛋白肽A水平增高

;鉴别诊断;治疗;;(三)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补充

适用于明显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因子减少,已进行病因及抗凝治疗,DIC未控制有明显出血者。

新鲜血浆、血小板悬液、纤维蛋白原的补充

(四)抗血小板凝集及疏通微循环药物的应用

(五)抗纤溶治疗必须慎重考虑。注意抗纤溶治疗绝对不能用于DIC过程尚在继续的病人。只能用于进行了有效的原发病和诱发因素治疗或DIC晚期继发性纤溶已成为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及有明显的纤溶亢进的实验室指标。

;本课小结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