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docx
文件大小:41.37 K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3-20
总字数:约5.46千字
文档摘要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输血不良反应的危害,保障患者输血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医院内进行输血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各类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

(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医院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和科室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工作。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科学规范,依法处置:遵循科学原则,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组织与职责

(一)应急指挥小组

成立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应急指挥小组,由分管副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科长、输血科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护理部主任、检验科主任、药剂科主任、急诊科主任等。应急指挥小组负责全面领导、指挥和协调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工作。

(二)职责分工

1.组长职责

-全面负责输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理工作的指挥与决策。

-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应急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2.副组长职责

-协助组长开展应急处理工作,负责组织制定具体的应急处置方案。

-组织相关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

-负责与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3.医务科科长职责

-负责组织专家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会诊,提出治疗方案和建议。

-协调医院各科室之间的工作,保障应急处理工作的医疗资源供应。

-负责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输血不良反应事件。

4.输血科主任职责

-负责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初步调查和分析,查找可能的原因。

-配合医务科组织专家会诊,提供输血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建议。

-对输血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总结和报告,提出改进措施。

5.护理部主任职责

-组织护理人员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和护理。

-负责监督护理人员执行输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流程的情况。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培训。

6.检验科主任职责

-负责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相关检测,协助查找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

-及时提供检测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7.药剂科主任职责

-负责提供治疗输血不良反应所需的药品和物资。

-对药品的使用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用药安全。

8.急诊科主任职责

-负责对病情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进行紧急抢救。

-协助相关科室进行患者的转运和后续治疗。

三、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

(一)监测

1.输血过程中监测

-护理人员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瘙痒、呼吸困难、腰痛等症状。

-输血开始后的前15分钟内,应缓慢滴注,速度不超过20滴/分钟,并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如无不良反应,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输血速度。

2.输血后监测

-输血结束后,应继续观察患者1小时以上,确保无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对输血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输血后恢复情况及有无远期不良反应。

(二)报告

1.立即报告

-一旦发现输血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并及时报告医生和输血科。

-医生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紧急评估和处理,并在15分钟内口头报告医务科。

2.书面报告

-输血科在接到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后,应在30分钟内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表》,并分别报送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

-医务科应在接到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后2小时内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书面报告分管副院长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四、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流程

(一)一般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

1.停止输血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对症处理

-发热反应

-对于轻度发热反应(体温<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