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巨幼细胞性贫血发病机制VitB12的神经病变: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影响脂肪酸或DNA的合成障碍有关。当叶酸或B12缺乏时,DNA合成受阻,而RNA合成受到的影响较少,RNA/DNA比值增大,细胞核与细胞浆成熟不同步,形成巨幼样变和老浆幼核,这种细胞寿命缩短,且在循环中易被破坏。第23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临床表现(一)症状和体征贫血的常见表现:面色苍白,头昏乏力,易感染,出血。RBC破坏的表现:黄疸。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牛肉样舌”:舌乳头萎缩,舌面红而光滑。神经系统表现:主要是由于脊髓后、侧索和周围神经受损所致,表现为乏力,手足对称性麻木,感觉障碍,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难。第24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RBC大小不一,以大椭圆细胞为主,MCV↑,MCH↑,MCHC正常;WBC可降低,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5叶>3%;PLT可减少,可见大血小板。2.骨髓各系细胞均可见巨幼变,幼红细胞可占30%~60%。3.特殊检查叶酸,B12测定:放射性同位素法,叶酸3~16μg/ml,B12100~700pg/ml;内因子及其抗体测定;VitB12吸收实验。第25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原则查明病因,纠正偏食及烹调习惯,及时补充,卧床休息,输血。(二)药物治疗原则由于用药后24小时巨幼变可消失,用药前先行骨髓检查。尽量区别叶酸或B12缺乏,针对性用药。确无条件明确叶酸或B12缺乏,可同时用药。第26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药物治疗(一)常用药物分类1.叶酸片剂:5mg/片;针剂:甲酰四氢叶酸钙,3mg/支。2.B12片剂;少用,针剂:100μg/支,弥可保,500μg/支。(二)药物作用机制1.叶酸一碳基团的转运,DNA的合成。2.B12甲基钴胺:参与四氢叶酸的代谢。腺苷钴胺:参与三羧酸循环,影响髓鞘中脂蛋白合成。第27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治疗药物的应用1.营养性巨细胞贫血口服叶酸片,5mg/tid。1~3d症状好转且网红上升,24hr骨髓中巨幼变消失,3~4d可恢复正常,1~2周可见WBC和PLT及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等可恢复,4~6周贫血可纠正。口服无效者可肌注甲酰四氢叶酸钙6~9mg/d,贫血纠正后不需维持治疗。2.B12缺乏一般患者B12100μg/d,im,2周后改为隔日1次,渐次延长间歇期可每月1次,全胃切患者需终生维持,每月注射100μg,一般不采取口服措施。治疗后精神症状恢复快,神经损伤恢复较慢或不能完全恢复。第28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仍不能区别,两者可同时应用,或用复方制剂(叶酸5mg+B1230μg/支)4.恶性贫血终生应用B12,B12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为纠正神经症状,可应用椎管内注射B1230μg/天,共6次。5.注意补铁相对性缺铁,及时补铁;RBC恢复迅速,K+进入细胞,出现低血钾,可适当补钾。3.不能明确叶酸或B12缺乏,进行实验性治疗第29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单纯B12缺乏不能单用叶酸治疗,会加重神经系统症状。维生素C可促进叶酸的利用,但对B12缺乏无益。注意抗叶酸、抗癫痫、避孕药物对叶酸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第30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病症。第31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1.物理因素射线2.化学因素药物,氯霉素,苯3.生物因素病毒,HBV,B19(二)发病机制1.造血干细胞缺陷----种子学说2.造血微环境损伤----土壤学说3.免疫机制异常----虫子学说4.细胞因子异常----肥料学说第32页,共6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临床表现(一)症状和体征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正细胞正色素贫血,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2.骨髓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若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