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消毒隔离质控问题及整改措施
选择题
1.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应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批件。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D.国家级
答案:A。依据相关规定,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需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批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对消毒产品审批和监管的职责,所以选A。
2.下列哪种消毒剂属于高水平消毒剂()。
A.碘伏
B.乙醇
C.含氯消毒剂
D.氯己定
答案:C。高水平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包括细菌芽孢。含氯消毒剂可有效杀灭芽孢等各类微生物,属于高水平消毒剂;碘伏、乙醇为中水平消毒剂,氯己定为低水平消毒剂,所以选C。
3.空气传播疾病患者所处周围环境的物体表面消毒宜采用()mg/L含氯消毒剂至少作用()分钟。
A.500,30
B.1000,30
C.500,60
D.1000,60
答案:B。对于空气传播疾病患者所处周围环境的物体表面,为有效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宜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至少作用30分钟,所以选B。
填空题
1.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温度应控制在(1621)℃,相对湿度应控制在(30%60%)。
答案解析:这是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的环境标准要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助于保证去污操作的效果和设备、物品的质量,防止细菌滋生等。
2.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细菌菌落总数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答案解析:卫生手消毒主要是日常工作中的手部清洁,要求细菌菌落总数相对宽松;而外科手消毒是在进行外科手术等操作前的严格手部消毒,要求更为严格,所以有不同的标准。
3.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应在无人条件下,紫外线灯的数量按照不少于(1.5)W/m3设置,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答案解析:按照相关规范,这样的设置能保证紫外线对室内空气有足够的消毒效果,使紫外线均匀分布在室内空间,有效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
判断题
1.消毒后的物品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进行无菌检查。(×)
答案解析: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但不一定能达到无菌状态。所以消毒后的物品可能仍存在一些非病原微生物,有些情况下需要进行无菌检查,以确保使用安全,所以该说法错误。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答案解析: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设计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可能会导致器械性能下降、消毒不彻底而引发感染等问题,为保障医疗安全,严禁重复使用,所以该说法正确。
3.无菌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
答案解析:这样的存放要求有利于无菌物品的保存,保持空气流通,减少地面、墙壁灰尘等对无菌物品的污染,符合无菌物品储存的规范,所以该说法正确。
解答题
1.简述医疗机构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消毒隔离的重点措施有哪些?
答案:(1)隔离感染源: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等,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2)加强消毒:对患者的病房、诊疗场所等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严格的消毒,增加消毒频次。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确保消毒效果。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如医疗器械、衣物、床单等,严格按照消毒规范进行处理。(3)手卫生: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提高洗手依从性,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诊疗操作前后等关键环节,使用洗手液或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洗手或手消毒。(4)加强通风:保持诊疗场所的良好通风,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降低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5)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范,收集、运送、处置感染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防止医疗废物流失导致的感染传播。
2.请说明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答案:(1)概念不同: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包括细菌芽孢。(2)处理方法不同: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如紫外线照射、热力消毒等)和化学消毒(如使用含氯消毒剂、碘伏等);灭菌方法主要有热力灭菌(如压力蒸汽灭菌)、辐射灭菌(如电离辐射灭菌)、气体灭菌(如环氧乙烷灭菌)等。(3)处理结果不同:消毒后物品上仍可能存在非病原微生物;灭菌后物品达到无菌状态,无任何活的微生物存在。(4)应用范围不同:消毒常用于一般的医疗环境、物品表面、皮肤黏膜等;灭菌主要用于手术器械、注射器具、植入物等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医疗器械和物品。
3.如何正确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
答案:(1)配制:根据消毒对象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含氯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