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心理学》期末纸质考试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含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A)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它是注意的时间特征。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分心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2.电影是按照下列哪种原理制作而成的?(A)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真实运动
3.无论是在白天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还是在夜间黑暗的环境中,我们总会将煤看成是黑色的,将雪看成
是白色的。这是由于下列哪种因素导致的?(B)
A.知觉组织性
B.知觉恒常性
C.知觉定势
D.知觉适应
4.下列哪些属于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ABD)
A.线条透视
B.相对大小
C.辐合
D.遮挡
5.艾宾浩斯在遗忘研究中创造的两个重要的工具是(AC)。
A.无意义音节
B.组块
C.节省法
D.默读
1
6.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这个观点是(C)提出的。
A.拉扎勒斯
B.阿诺德
C.坎农—巴德
D.詹姆斯
7.系统地提出了动机归因理论是(B)。
A.海德
B.韦纳
C.赫尔
D.华生
8.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领域的是(AD)。
A.尼科尔斯
B.平崔克
C.班杜拉
D.德韦克
9.一般来说,个体智力呈直线式发展的年龄阶段是(A)。
A.12岁之前
B.12-18岁
C.24岁以后
D.36岁以后
10.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包括(ABCD)。
A.信息特征
B.渠道特征
C.信息接收者特征
D宣传说服者特征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
人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12.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
2
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
13.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14.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5.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主要功能是什麽?
答: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描述和测量
每一种心理现象都具有质和量上的特点。心理学能对这些质和量的特点进行描述和测量,就能帮助
人们理解和控制这些行为。
(2)解释和说明
心理学不仅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而且还要找出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进行解释和说明。
(3)预测和控制
这依赖于测量工具和相关的理论。心理学家往往通过测量一个人的现在和过去,来预测他将要做什
么或怎么做。
16.什么是问题解决的手段一目的分析,包括哪些步骤?
答:手段一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子目标最终达
到总目标。
基本步骤包括:(1)确定事件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间的差距,并找到能够缩小差距的步骤;(2)如果
不能直接达到最终目标,就尝试找到子目标;(3)寻找达到子目标的方法,实现子目标;(4)尝试新的子
目标。如此循环往复,直至问题解决。
17.简述情绪的成分。
答:情绪是一个多成份的复合心理现象。它是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份组成的。主
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每种情绪有不同的主观体验,它们代表了人的不同感受。即
人们感受到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情绪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它是在情绪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
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产生在一定的生理激活水平
上,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神经系统的一定部位的激活,为情绪的发生和活动提供能量。
四、论述题(从下列2题中任选1题完成,20分)
18.试述语言获得的理论。
答:语言获得的理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理论强调后天的学习是儿童习得语言的决定因素,另一类则强
3
调个体具有获得语言的先天因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