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docx
文件大小:41.42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0
总字数:约5.17千字
文档摘要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输血反应的危害,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提高应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医院内进行输血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输血反应的应急处置。

(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输血反应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医院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和科室按照职责分工,分级负责,协同应对输血反应。

3.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输血反应,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强化输血前的评估、检测和核对等工作,加强输血反应的监测和预警,做好人员培训和应急物资储备,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中心

成立医院输血反应应急指挥中心,由院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副院长担任副总指挥,成员包括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输血科、药剂科、急诊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1.职责

-全面负责医院输血反应应急处置工作的指挥、协调和决策。

-启动和终止应急响应,下达应急处置指令。

-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和科室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调配应急资源。

-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输血反应情况及应急处置进展。

2.办公室职责

-负责收集、汇总、分析输血反应信息,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传达应急指挥中心的指令,协调各相关部门和科室之间的工作。

-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记录和总结,整理相关资料归档。

(二)各相关部门和科室职责

1.医务科

-负责组织专家对输血反应进行会诊,提出诊断和治疗意见。

-协调相关科室的应急处置工作,参与重大输血反应的调查和处理。

-负责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2.护理部

-组织护理人员实施输血反应的应急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并报告。

-加强对护理人员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应急护理能力。

-配合医务科做好输血反应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3.检验科

-负责对输血反应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如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复查等,查找输血反应原因。

-及时出具检测报告,为输血反应的诊断和处理提供依据。

4.输血科

-负责对输血反应进行初步评估和处理,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封存剩余血液及输血器,送检验科进行相关检测。

-配合医务科等部门进行输血反应的调查,提供输血相关信息。

5.药剂科

-负责提供抢救药品和物资,保障应急处置用药需求。

-对输血反应中使用的药物进行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估。

6.急诊科

-负责对发生严重输血反应的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

-配合相关科室做好患者的转运和后续治疗工作。

三、输血反应的监测与预警

(一)监测

1.输血过程中监测

-护理人员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面色、有无寒战、发热、皮疹、呼吸困难等输血反应表现,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患者情况。

-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定期巡视输血患者,了解输血进展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2.输血后监测

-输血结束后,护理人员应继续观察患者1-2小时,确保无迟发性输血反应发生。

-要求患者或家属在输血后24小时内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不良反应报告

-一旦发现输血反应,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表。报告表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输血情况、反应发生时间、症状、处理措施等。

-科室负责人应及时组织初步评估和处理,并在规定时间内将输血不良反应报告表上报输血科和医务科。

(二)预警

1.输血科定期对输血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总结,当发现某种输血反应发生率异常升高或出现新的输血反应类型时,应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2.医务科根据输血科的预警信息,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启动应急预案或采取进一步的预防控制措施。

四、输血反应的分类及处理措施

(一)发热反应

1.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输血开始后15分钟至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