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应对生产安全事故,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特制定本现场处置方案。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本企业内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场应急处置。
(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协同应对,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科学施救,规范有序: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作用,运用先进的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科学施救,确保应急救援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做好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实现应急救援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
二、事故风险描述
(一)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机械伤害: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如车床、铣床、钻床等,若防护装置缺失或损坏,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可能导致机械伤害事故。
2.触电: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电线老化、破损,人员违规接触带电设备等,都可能引发触电事故。
3.火灾爆炸:易燃易爆物质泄漏、积聚,遇到明火、静电、高温等点火源,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如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场所,以及存在可燃粉尘的作业区域等。
4.中毒窒息:在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情况下,可能导致有毒有害气体积聚,造成人员中毒窒息。
5.高处坠落:在高处作业时,如未正确佩戴安全带、脚手架搭建不牢固等,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二)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域及后果
1.生产车间:容易发生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爆炸等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断,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2.危险化学品储存区: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风险高,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储存的危险化学品泄漏、燃烧爆炸,还可能危及周边区域的人员和环境安全。
3.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如反应釜、储罐、下水道等,容易发生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对作业人员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4.高处作业区域: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导致人员伤亡。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指挥小组下设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治安保卫组、事故调查组等应急工作小组。
(二)职责分工
1.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全面负责指挥和协调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组织制定和修订本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决策应急救援的重大事项。
2.抢险救援组
-负责组织实施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抢救受伤人员和重要物资。
-熟悉各类抢险救援器材和设备的使用方法,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配合专业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
3.医疗救护组
-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运,并联系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护设备和药品,做好医疗救护准备工作。
4.后勤保障组
-负责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设备和资金保障。
-组织协调应急救援物资的采购、储存、运输和调配工作。
-确保应急救援期间的生活物资供应。
5.治安保卫组
-负责事故现场的治安保卫工作,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
-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工作的安全进行。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现场的交通管制工作。
6.事故调查组
-负责对事故原因、经过和损失进行调查和分析。
-查明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
-撰写事故调查报告,上报有关部门。
四、预警及应急处置程序
(一)预警
1.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预警机制,加强对各类危险因素的监测、监控和分析。
2.各部门和岗位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事故隐患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本部门负责人。
3.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评估,判断事故风险等级。若事故风险达到预警级别,应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
(二)应急处置程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