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PA专业概述
(一)MPA定义
公共管理硕士(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缩写为MPA),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要求毕业生成为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具体公共管理或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人才。
(二)MPA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1.培养目标
-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组织管理、公共项目评估等方面。
-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公共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从事管理工作。
2.就业方向
-政府部门:各级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从事政策制定、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工作。
-公共事业部门:如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机构,担任管理职务。
-非政府组织:各类基金会、协会、社团等,参与组织管理和项目实施。
-企业:一些大型企业的公共事务部门,负责处理企业与政府、社会的关系。
(三)MPA课程设置
1.核心课程
-公共管理导论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组织行为学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公共财务管理
-行政法学
-定量分析方法
2.专业方向课程
-不同院校会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课程,如政府治理、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等。以政府治理方向为例,可能会开设政府改革与发展、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等课程;公共服务方向可能会有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社会福利政策等课程。
3.实践教学
-包括实习、调研、案例分析等环节。实习通常安排在政府部门、公共事业机构或企业的公共事务部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调研项目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公共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案例分析则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复试流程与形式
(一)复试通知与时间安排
1.通知发布
-一般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各招生院校会陆续发布复试通知。通知方式主要有学校官网公告、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通知、短信通知等。考生需要密切关注所报考院校的官方渠道,及时获取复试相关信息。
2.时间安排
-复试时间通常在每年的3月至4月之间,具体日期由各院校自行确定。整个复试过程一般持续2-3天,包括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环节。考生要根据院校的时间安排,合理规划自己的复试准备。
(二)复试形式
1.面试
-个人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英语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面试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考官会提出若干问题,要求考生进行回答。例如,考官可能会问:请阐述一下你对当前公共管理领域某一热点问题的看法。或者在团队合作中,你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小组面试:部分院校会采用小组面试的形式,将考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一个给定的案例或问题进行讨论。考官通过观察考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例如,小组面试题目可能是:假设你所在的城市要推行一项新的公共交通政策,你认为应该如何实施?请小组讨论并提出方案。
2.笔试
-专业笔试:主要考查考生对公共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题型可能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考试内容涵盖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例如,可能会要求考生阐述公共政策制定的流程,或者分析当前某一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英语笔试:一般为阅读理解、写作等题型,主要测试考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材料可能涉及公共管理领域的英文文献,写作题目可能要求考生就某一公共管理话题进行英文论述。
(三)复试成绩计算
复试成绩通常由面试成绩和笔试成绩组成,不同院校的成绩计算比例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面试成绩占复试总成绩的50%-70%,笔试成绩占30%-50%。例如,某院校规定复试总成绩=面试成绩×60%+笔试成绩×40%。最终的录取成绩是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加权后的结果,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的权重一般为5:5或6:4。具体比例以各院校的招生章程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