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深基坑支护放坡施工方案1.docx
文件大小:43.06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0
总字数:约6.72千字
文档摘要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名称

[具体工程名称]

(二)工程地点

[详细地点]

(三)基坑概况

本基坑位于[具体位置],基坑周长约为[X]米,开挖深度为[X]米。基坑周边环境较为复杂,临近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

(四)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地层主要由[列举主要地层名称]等组成。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粉质黏土、粉土、砂土等。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水位埋深约为[X]米。

##二、编制依据

1.设计文件:[设计单位]出具的本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说明。

2.规范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8)

3.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地形、地貌、周边环境及地下管线等的现场勘查资料。

##三、放坡施工方案

(一)放坡坡度确定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及周边环境情况,结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的相关规定,本基坑放坡坡度初步确定为[具体坡度,如1:1.5等]。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开挖情况及边坡稳定性监测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二)坡面防护措施

1.挂网喷射混凝土

-在坡面上铺设钢筋网片,钢筋直径为[X]mm,间距为[X]mm×[X]mm。网片应与坡面紧密贴合,采用插入土中的短钢筋进行固定,短钢筋间距为[X]m。

-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具体强度等级,如C20],喷射厚度为[X]mm。喷射混凝土应分多次进行,每次喷射厚度不宜超过[X]mm,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喷头与坡面距离宜保持在[X]m左右,喷射角度应垂直于坡面。

2.设置泄水孔

在坡面设置泄水孔,泄水孔采用直径为[X]mm的PVC管,间距为[X]m,呈梅花形布置。泄水孔内填充粒径为[X]mm~[X]mm的碎石,长度为[X]m,深入坡面内[X]m。

(三)坡顶及坡底处理

1.坡顶处理

-在坡顶设置截水沟,截水沟采用砖砌结构,尺寸为[具体尺寸,如宽×高:500mm×500mm],沟底及沟壁采用水泥砂浆抹面。截水沟应坡向排水方向,坡度不小于[X]%,将地表水引至排水系统,避免雨水冲刷坡面。

-在坡顶周边设置防护栏杆,防护栏杆高度不低于[X]m,采用钢管制作,横杆间距不大于[X]m,立杆间距不大于[X]m,栏杆应牢固可靠,并涂刷警示漆。

2.坡底处理

-在坡底设置排水沟,排水沟采用砖砌结构,尺寸为[具体尺寸,如宽×高:400mm×400mm],沟底及沟壁采用水泥砂浆抹面。排水沟应坡向集水井,坡度不小于[X]%,将基坑内积水及时排出。

-在坡底周边设置硬化地面,硬化厚度为[X]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具体强度等级,如C20],以防止坡底土体受到扰动。

##四、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及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管线情况,掌握设计要求及施工难点。

2.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及安全注意事项。

3.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控制点,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基坑开挖边界及放坡范围,并设置明显的控制桩和水准点。

(二)材料准备

1.钢筋:根据设计要求,准备符合质量标准的钢筋,钢筋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2.水泥:选用符合设计强度等级要求的水泥,水泥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进场后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3.砂石料: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砂石料,砂石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PVC管:准备直径为[X]mm的PVC管作为泄水孔材料,PVC管应质量合格,管壁光滑。

5.其他材料:如钢管、扣件、脚手板等,应满足施工要求,并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三)机械设备准备

1.挖掘机:配备足够数量的挖掘机,用于基坑土方开挖。

2.装载机:用于土方转运及材料装卸。

3.混凝土喷射机:用于坡面喷射混凝土施工。

4.空压机:为混凝土喷射机提供动力。

5.钢筋加工设备:如钢筋调直机、弯曲机、切断机等,用于钢筋网片的制作。

6.运输车辆:配备足够数量的运输车辆,用于土方及材料的运输。

(四)现场准备

1.拆除基坑周边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