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目的
为加强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管理方案。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本公司承建的所有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估、控制与管理。
(三)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制定本方案。
二、重大危险源识别与评估
(一)重大危险源识别
1.路基工程
-深基坑作业,如深度超过一定标准的边坡开挖等。
-高填方路基施工,特别是在软土地基上的高填方。
2.路面工程
-大型机械设备作业,如摊铺机、压路机等。
-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存在粉尘、高温等危险因素。
3.桥梁工程
-高处作业,如墩台施工、挂篮施工等。
-水上作业,如桥梁下部结构在河流上的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坍塌风险。
4.隧道工程
-隧道开挖,存在瓦斯爆炸、塌方、突水突泥等风险。
-隧道衬砌施工,存在模板支撑坍塌风险。
5.临时工程
-临时用电,不符合规范要求易引发触电事故。
-临时房屋搭建,存在火灾、坍塌等风险。
(二)重大危险源评估
1.成立评估小组,由安全管理部门、工程技术部门、施工班组等相关人员组成。
2.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如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等,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危险等级。
3.根据评估结果,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明确每个重大危险源的名称、所在部位、危险等级、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等信息。
三、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一)工程技术措施
1.针对深基坑作业,制定专项的支护方案,确保边坡稳定。
2.高填方路基施工,做好软土地基处理,严格控制填筑工艺和压实度。
3.路面工程中,对大型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安全性能良好。
4.桥梁工程高处作业,设置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带、安全网等。水上作业配备必要的救生设备和通讯设施。
5.隧道工程开挖前,进行地质超前预报,采取有效的瓦斯检测、通风等措施。衬砌施工时,确保模板支撑牢固可靠。
6.临时用电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布置,采用TN-S系统,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二)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2.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实行信息化管理,实时监控其动态变化。
3.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对重大危险源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4.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三)教育措施
1.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重大危险源专项安全教育培训,使其了解重大危险源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2.针对不同岗位的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高处作业人员的高处作业安全培训等。
3.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等活动,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四)应急措施
1.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等内容。
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如灭火器、急救药品、担架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
四、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预警
(一)监控方法
1.采用现场巡查、视频监控等方式,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
2.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二)预警机制
1.建立重大危险源预警指标体系,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和变化情况,设定预警阈值。
2.当重大危险源的状态超过预警阈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通知相关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对预警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预警机制。
五、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监督与考核
(一)监督检查
1.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相关部门和人员限期整改。
2.对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二)考核制度
1.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考核制度,将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纳入对各部门和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