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现浇盖板位于[具体位置],盖板尺寸为[长×宽×厚]。根据现场地形及结构要求,需采用满堂支架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二、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
三、荷载计算
1.模板及支架自重
根据模板类型及规格,查相关手册,模板自重标准值取[X]kN/m2,支架自重标准值取[X]kN/m3。
2.新浇筑混凝土自重
混凝土容重取[24]kN/m3,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为[24×板厚]kN/m2。
3.钢筋自重
根据设计图纸,钢筋自重标准值取[X]kN/m2。
4.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
计算模板及直接支撑模板的小楞时,均布活荷载取[2.5]kN/m2;计算支架立杆时,均布活荷载取[1.0]kN/m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取[2.0]kN/m2。
5.风荷载
本地区基本风压为[X]kN/m2,风振系数取[X]。根据支架高度及体型系数,计算风荷载标准值。
四、满堂支架布置
1.立杆间距
根据荷载计算及经验,立杆横向间距取[0.9]m,纵向间距取[0.9]m。
2.水平杆布置
扫地杆距地面[0.2]m,步距取[1.5]m。
3.剪刀撑设置
沿支架四周外立面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每隔[4]排立杆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在竖向剪刀撑部位满布。
五、立杆稳定性计算
1.荷载组合
按最不利情况考虑,取永久荷载+可变荷载组合。
2.计算长度
立杆计算长度$l_0=kμh$,其中$k$为计算长度系数,取[1.155];$μ$为立杆的步距,取[1.5]m;$h$为立杆的步距,取[1.5]m。
3.立杆截面特性
选用[具体型号]钢管,其截面面积$A=[X]mm2$,回转半径$i=[X]mm$。
4.稳定性计算
根据公式$N/φA≤f$,其中$N$为立杆轴向力设计值,$φ$为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A$为立杆截面面积,$f$为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六、基础处理
1.地基承载力计算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若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需进行地基处理。
2.地基处理方法
可采用换填法、夯实法等进行地基处理,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支架要求。
七、预压
1.预压目的
检验支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消除地基和支架的非弹性变形。
2.预压材料
采用砂袋或水箱进行预压,预压荷载为设计荷载的[1.2]倍。
3.预压方法
分级加载,每级加载量为设计荷载的[20%],加载完成后持荷[24]小时。
八、变形观测
1.观测点布置
在支架顶部及基础部位设置观测点,观测支架的沉降和位移。
2.观测频率
预压过程中每[2]小时观测一次,加载完成后每天观测一次。
九、混凝土浇筑
1.浇筑顺序
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宜超过[0.3]m。
2.振捣要求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和支架。
十、拆除
1.拆除条件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方可拆除侧模;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拆除底模及支架。
2.拆除顺序
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由上而下逐层拆除。
十一、安全措施
1.人员安全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2.支架检查
定期对支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警示标志
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十二、应急预案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成立应急救援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
2.应急救援物资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如灭火器、急救箱等。
3.应急响应程序
制定应急预案响应程序,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措施。
十三、计算示例
1.荷载计算示例
-模板及支架自重:模板自重标准值取$0.3$kN/m2,支架自重标准值取$0.15$kN/m3。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混凝土容重取$24$kN/m3,板厚$0.2$m,则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为$24×0.2=4.8$kN/m2。
-钢筋自重:根据设计图纸,钢筋自重标准值取$0.1$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