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兰山人家项目位于[具体地点],场地地形起伏较大。为保证场地的稳定性及后续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需在部分区域设置浆砌片石挡土墙。
挡土墙沿[具体位置]分布,墙高一般在[具体高度范围],长度累计约[X]米。墙体采用M[X]水泥砂浆砌筑片石,基础为C[X]钢筋混凝土基础。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2.《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4.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
三、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1.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进行图纸会审,了解挡土墙的结构形式、尺寸、基础要求等。
2.编制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
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熟悉施工流程和操作要点。
材料准备
1.片石:选用质地坚硬、无裂缝、不易风化的片石,其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片石尺寸一般不小于150mm,厚度不小于150mm,宽度为厚度的1.5-2.0倍。
2.水泥:采用P.O[X]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3.砂:选用中砂,含泥量不超过5%,泥块含量不超过2%。
4.水:采用符合饮用标准的水。
5.钢筋:根据设计要求选用相应规格的钢筋,钢筋应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机械及设备准备
1.挖掘机械:如挖掘机,用于基础土方开挖。
2.运输机械:如自卸汽车,用于材料运输。
3.砌筑机械:如砂浆搅拌机、振捣器等,用于砂浆搅拌和墙体砌筑。
4.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钢尺等,用于测量放线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现场准备
1.清除施工场地内的障碍物,平整场地,做好排水措施。
2.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线,确定挡土墙的位置和基础轮廓,并设置控制桩和水准点。
3.搭建临时施工设施,如材料堆放区、机械设备停放区、工人休息区等。
四、施工工艺
基础施工
1.土方开挖
-根据测量放线确定的基础轮廓,采用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在开挖过程中,注意控制开挖深度和边坡坡度,避免超挖和扰动基底土。
-当接近基底设计标高时,预留200-300mm厚的土层由人工进行清理,以防止机械扰动基底土。
2.地基处理
-如基底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沟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换填、夯实等地基处理措施。
-换填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分层回填并夯实,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规定。
3.钢筋绑扎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在基底铺设钢筋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规范要求。
-钢筋绑扎应牢固,保证钢筋的位置准确,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绑扎牢固。
4.模板安装
-安装基础模板,模板应采用钢模板或木模板,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模板安装应平整、垂直,拼缝严密,防止漏浆。模板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模板尺寸准确。
5.混凝土浇筑
-基础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至浇筑地点。
-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0mm,振捣应密实,不得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模板和钢筋的情况,如有变形或移位,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墙体砌筑
1.测量放线
-根据基础施工完成后的控制桩和水准点,重新测量放线,确定挡土墙墙体的位置和轮廓。
-在墙体上设置皮数杆,皮数杆上应标明砖层、灰缝厚度、门窗洞口、过梁、圈梁等的位置和高度。
2.石料准备
-对进场的片石进行挑选和修整,将不符合要求的片石剔除。
-片石应清洗干净,表面不得有泥土、油污等杂质。
3.砂浆搅拌
-采用砂浆搅拌机搅拌砂浆,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先将砂、水泥按配合比倒入搅拌机内,搅拌均匀后,再加水搅拌至所需的稠度。
-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应在3小时内用完,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在2小时内用完。
4.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