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40.1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20
总字数:约4.05千字
文档摘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矛盾的含义,即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掌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基本概念,并能分析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以及这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矛盾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

-能够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培养积极面对矛盾、勇于解决矛盾的精神。

-帮助学生树立矛盾分析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生认识到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教学难点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矛盾的相关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矛盾,加深对矛盾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图片,如磁铁的两极、日夜交替、贫富差距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提问:在这些现象中,我们能发现什么关系?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5分钟)

-矛盾的含义

讲解: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举例: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为例,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关系。

展示图片:展示一张太极图,讲解太极图中阴阳鱼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进一步说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矛盾的同一性

概念: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举例:

-讲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分析失败是成功之母,说明失败与成功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关系。

-展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讲解氧化剂与还原剂在反应中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矛盾同一性的理解。

-矛盾的斗争性

概念: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举例:

-以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为例,讲解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相互排斥关系。

-展示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说明企业之间在争夺市场份额、客户资源等方面存在相互排斥的斗争性。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讲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举例:以中美关系为例,分析中美之间既有贸易摩擦等斗争性的一面,又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同一性一面,说明中美关系正是在这种对立统一中不断发展变化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5分钟)

-矛盾的普遍性

概念: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举例:

-展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生态平衡等矛盾,说明矛盾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

-分析社会生活中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就业问题等矛盾,说明矛盾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讲解人的思维领域中正确与错误、知与不知等矛盾,说明矛盾存在于人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