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第1课《我们爱整洁》第一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我们爱整洁》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整洁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讨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和书包,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法治素养。通过学习整洁的重要性,学生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体现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同时,通过互动和合作,学生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成为具有法治意识的公民打下基础。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一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对日常生活中的整洁有一定认识,但具体到学习用品和书包的整理,可能缺乏系统的整理方法和技巧。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动手操作和游戏化的学习活动较为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的能力差异较小,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整理活动存在抵触情绪,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整理书包和物品时,可能会遇到收纳空间不足、整理方法不明确等问题。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整理过程感到困惑,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或者对物品的归位没有耐心。教师需要提供明确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特别是《我们爱整洁》这一章节。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整洁的教室、有序的书包等,以及相关的图表和视频,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整洁的重要性。
3.实验器材:准备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品,用于模拟整理书包的实践活动。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整理书包的练习,同时确保实验操作台安全、整洁。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整洁的教室照片,提问学生:“你们喜欢这样的教室吗?为什么?”以此引发学生对整洁环境的兴趣。
-回顾旧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爱护公物”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整洁与爱护公物的关系。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我们爱整洁》这一主题,强调整洁的重要性,包括个人卫生、学习用品的整理等。
-举例说明:教师通过实际例子,如“小明每天都能把自己的书包整理得井井有条”,让学生直观理解整洁的好处。
-互动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家里、学校保持整洁,以及整洁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3.巩固练习(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整理书包的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整理技巧。
-教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在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整理方法。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整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整理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将自己的书桌、书包等个人物品整理干净,并坚持每天保持整洁。
-家庭实践:家长协助学生完成家庭实践作业,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教学过程详细步骤如下:
一、导入
1.教师展示整洁的教室照片,提问学生:“你们喜欢这样的教室吗?为什么?”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整洁与爱护公物的关系。
二、新课呈现
1.教师讲解《我们爱整洁》这一主题,强调整洁的重要性。
2.教师举例说明整洁的好处,如“小明每天都能把自己的书包整理得井井有条”。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家里、学校保持整洁。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分组进行整理书包的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针对学生在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四、课堂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整洁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整理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将自己的书桌、书包等个人物品整理干净,并坚持每天保持整洁。
2.家庭实践:家长协助学生完成家庭实践作业,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整洁”的概念,认识到整洁对于个人成长和生活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