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教科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1.教材章节: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植物的生长》
2.内容:了解种子的结构,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记录和分析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2.科学态度与责任:引导学生形成对生命现象的敬畏之心,培养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价值观。
3.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使学生认识到种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掌握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芽等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②通过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如水分、温度、空气等。
③能运用科学方法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种子萌发的结论。
2.教学难点,
①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的变化和相互作用。
②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耐心细致,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
③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实验现象,形成科学的推理和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种子样品(大豆、小麦等)、放大镜、实验记录本、量筒、温度计、湿度计。
-课程平台:教科书《植物的生长》四年级下册。
-信息化资源:种子萌发过程的视频资料、种子结构图解动画。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操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种子是怎么长成植物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的奥秘。
(2)师:请同学们拿出课本,翻开《植物的生长》这一章节,我们一起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
1.认识种子
(1)师:同学们,种子是植物的种子,它有着什么样的结构呢?请大家拿出放大镜,观察一下大豆种子。
(2)生:我看到种子中间有一个白白的芽,周围还有两层壳。
(3)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白白的芽叫做胚芽,周围的两层壳分别是什么?
(4)生:种皮和胚乳。
(5)师:回答正确。种皮保护种子内部的结构,胚乳则储存了种子所需的营养。
2.种子的萌发
(1)师:那么,种子是如何从一颗小小的种子长成一棵大树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种子的萌发过程。
(2)师:请同学们拿出实验记录本,记录下以下步骤。
(3)生:第一步,准备种子和湿沙;第二步,将种子埋入沙中;第三步,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
(4)师:很好,同学们已经明白了实验步骤。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实验。
(5)师: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
(6)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种子开始发芽了。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种子的变化过程。
(7)生:种子从原本的休眠状态转变为萌发状态,胚芽开始向上生长,根也开始向下延伸。
(8)师:很好,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种子的萌发过程。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3.种子萌发的条件
(1)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进行的实验中,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2)生:需要水分、温度和空气。
(3)师:回答正确。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温度和空气则是辅助条件。
(4)师:那么,如果缺少这些条件,种子的萌发会受到影响吗?
(5)生:会的,如果缺少水分,种子就不能萌发;如果温度过低或过高,种子也会受到影响。
(6)师:很好,同学们已经明白了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接下来,我们再来探讨一下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4.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1)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2)生: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将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支持胚芽和根的生长。
(3)师:回答正确。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将储存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动力。
三、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种子的结构、萌发过程、萌发条件以及能量转换。大家还记得吗?
(2)生:种子有胚芽、胚乳、种皮等结构;种子萌发需要水分、温度和空气;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转换的。
2.鼓励学生思考
(1)师:同学们,除了我们刚才学习的这些内容,你们还有哪些问题想探讨?
(2)生:我想知道,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胚芽和根是如何确定生长方向的?
(3)师:很好,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四、作业布置
1.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2.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
3.思考: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其生长速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