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繁星》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繁星》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领悟母爱的伟大,发展批判性思维。
3.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景和艺术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创造意识。
4.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繁星的描写,感受自然美景的美丽。
②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
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作者对母爱的表达,体会母子之间的情感。
②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教科书、学生作业本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繁星图片、相关视频资料、课文朗读音频
-教学手段:板书、PPT演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展示繁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2.提问:你们见过繁星吗?你们对繁星有什么样的感受?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繁星》。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认真聆听,感受作者对繁星的描写。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表达,讨论母子之间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你们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繁星产生如此深的感情?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母爱的主题。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珍惜母爱?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回顾所学,教师点评并布置课后作业。
八、课后作业(5分钟)
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a.作者对繁星的描写有哪些特点?
b.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创作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总计用时:45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繁星·春水》诗集简介:介绍诗集的作者冰心,以及诗集的背景和主题。
-自然景观摄影作品:收集与繁星、星空相关的摄影作品,用于展示自然之美。
-星空知识科普:介绍关于星空的科普知识,如星座、星系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母爱主题文学作品:推荐与母爱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背影》、《母亲》等,供学生阅读。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阅读《繁星·春水》全集,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观察与记录:引导学生观察夜晚的星空,记录下自己的观察感受,并尝试用文字描述。
-摄影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星空摄影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科普学习: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资源,学习星空相关的科普知识,如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星座的传说等。
-创作与分享:鼓励学生以母爱为主题进行创作,可以是诗歌、散文或绘画,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交流。
-家庭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母爱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如探访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陪伴和关爱,体验母爱的伟大。
七、反思改进措施
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导入环节,我尝试通过展示繁星图片和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多媒体辅助,丰富体验:我使用了多媒体设备展示繁星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觉体验,也使得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反思改进措施(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参与度不足: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深或者缺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