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主题二我很整洁说课稿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通过“我很整洁”这一主题,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个人卫生意识。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整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品德与社会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个人卫生观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树立整洁、有序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学生认识整洁环境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整洁的含义,认识到整洁对个人形象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②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衣物整洁等。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克服拖延心理,养成及时整理和清洁的习惯。
②引导学生将整洁的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形成自觉遵守的良好习惯。
③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环境意识,能够在生活中关注并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结合讲授、讨论和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我的整洁小天地”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体验整洁的重要性。
3.利用多媒体展示整洁与不整洁的环境对比图片,直观展示整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4.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整理小能手”挑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吗?为什么?
2.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是的,干净整洁的环境能让我们感到舒适和愉悦。
3.老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主题二《我很整洁》。
(二)新课讲授
1.讲授整洁的含义
老师讲解:整洁指的是物品摆放有序,个人卫生良好,环境干净美观。
学生跟随老师学习整洁的含义,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保持整洁的做法。
2.讲解个人卫生习惯
老师讲解: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勤剪指甲、保持衣物整洁等。
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讲解整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师讲解:整洁的生活环境有助于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学生举例说明整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4.讲解整洁对个人形象的影响
老师讲解:整洁的个人形象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学生讨论:如何通过整洁的个人形象展现自己的气质和修养?
(三)实践活动
1.“我的整洁小天地”角色扮演
老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模拟在整洁和不整洁的环境中生活一天。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角色,准备角色扮演的材料。
角色扮演结束后,各小组分享感受,讨论整洁对生活的影响。
2.“整理小能手”挑战
老师讲解挑战规则: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将杂乱的教室整理得井井有条。
学生分组进行挑战,老师巡视指导。
挑战结束后,评选出“整理小能手”,分享整理心得。
(四)总结与反思
1.老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整洁的重要性。
3.老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整洁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共同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五)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打扫一次家中的卫生,体验整洁的环境带来的愉悦。
2.每天观察自己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有不足之处,及时改正。
3.在班级内开展“我是整洁小卫士”活动,互相监督,共同维护整洁的环境。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家庭生活小窍门》:介绍家庭清洁的小技巧,如如何高效清洁厨房、卫生间等,以及如何进行衣物收纳整理。
-《个人卫生与健康》:介绍个人卫生的基本知识,如如何正确洗手、选择合适的个人护理产品等。
-《环保生活手册》:探讨环保与整洁生活的关系,介绍如何通过环保行动来维护家庭和社区的整洁。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书籍或网络资源,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的习俗和理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了解到的整洁生活小技巧,并探讨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观察社区或学校的环境状况,分析整洁与不整洁对生活的影响,并提出改善建议。
-设计“家庭整洁日”活动,学生与家人一起参与家庭清洁,记录清洁前后对比,撰写心得体会。
-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让学生表达对整洁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如绘制“我的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