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8 我们受特殊保护(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docx
文件大小:15.46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0
总字数:约3.16千字
文档摘要

8我们受特殊保护(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8我们受特殊保护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认识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其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权利义务。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关于法律的知识,如公民权利、家庭保护等,但对其深层含义和实际应用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六年级学生对社会现象和法律法规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兴趣点可能因人而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能力,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能够迅速理解法律条文;有的学生则更注重实际案例的学习。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偏好通过故事和案例来理解知识,有的则更喜欢通过讨论和辩论来深化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我们受特殊保护”这一章节时,可能面临以下困难:一是对法律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二是缺乏法律实践经验,难以将法律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三是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此外,学生在理解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时,可能存在情感上的抵触,认为法律限制了个人的自由。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互动

-信息化资源: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文本、案例视频、新闻报道

-教学手段:互动式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案例分析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新闻视频或案例,引发学生思考。

-提问:你们知道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吗?这种保护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后,揭示课题:“我们受特殊保护”。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教师简要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侵害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总结:未成年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学会依法维权。

3.巩固练习(10分钟)

-设计“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将课堂所学内容融入竞赛题目中,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分组参与竞赛,教师提供相关法律条文和案例,让学生回答问题。

-竞赛结束后,教师点评各组表现,并对易错点进行讲解。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未成年人受特殊保护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提醒学生关注自身安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章节,了解法律条文。

-布置思考题: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鼓励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短文,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六、知识点梳理

1.未成年人保护法概述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定义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和意义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2.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类型

-家庭保护: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和保护责任

-学校保护: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

-社会保护: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包括社会机构、组织和个人

-司法保护: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法律援助、刑事司法保护等

3.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生存权:未成年人享有生命、健康和安全的权利

-发展权: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受抚养、受保护的权利

-参与权:未成年人享有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活动的权利

-保护权:未成年人享有不受侵害、不受歧视的权利

4.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规定

-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拐卖、绑架等犯罪行为

-禁止对未成年人进行暴力、威胁、恐吓等违法行为

-禁止未成年人参与危险、有害的劳动和活动

5.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

-学会识别危险和防范风险

-学会求助和维权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6.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与监督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